资源描述:
《数学必修五考点及经典题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三角形★例1、在ABC中,根据下列条件,求三角形的面积S(精确到0.1cm)(1)已知a=14.8cm,c=23.5cm,B=148.5;(2)已知B=62.7,C=65.8,b=3.16cm;(3)已知三边的长分别为a=41.4cm,b=27.3cm,c=38.7cm解:(1)应用S=acsinB,得S=14.823.5sin148.5≈90.9(cm)(2)根据正弦定理,=c=S=bcsinA=bA=180-(B+C)=180-(62.7+65.8)=51.5S=3.16≈4.0(cm)(3)根据余弦定理的推
2、论,得cosB==≈0.7697sinB=≈≈0.6384应用S=acsinB,得S≈41.438.70.6384≈511.4(cm)★★例2、在ABC中,求证:(1)(2)++=2(bccosA+cacosB+abcosC)证明:(1)根据正弦定理,可设===k显然k0,所以左边===右边(2)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右边=2(bc+ca+ab)=(b+c-a)+(c+a-b)+(a+b-c)=a+b+c=左边2、利用正余弦定理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1、如图,一艘海轮从A出发,沿北偏东75的方向航行67.5nmile后到达海岛B,然后从B出发,沿北偏东32的方向航行54
3、.0nmile后达到海岛C.如果下次航行直接从A出发到达C,此船应该沿怎样的方向航行,需要航行多少距离?(角度精确到0.1,距离精确到0.01nmile)解:在ABC中,ABC=180-75+32=137,根据余弦定理,AC==≈113.15根据正弦定理,=sinCAB==≈0.3255,所以CAB=19.0,75-CAB=56.0★★例2、在某点B处测得建筑物AE的顶端A的仰角为,沿BE方向前进30m,至点C处测得顶端A的仰角为2,再继续前进10m至D点,测得顶端A的仰角为4,求的大小和建筑物AE的高。解法一:(用正弦定理求解)由已知可得在ACD中,AC=BC=30,AD=DC=10
4、,ADC=180-4,=。因为sin4=2sin2cos2cos2=,得2=30=15,在RtADE中,AE=ADsin60=15解法二:(设方程来求解)设DE=x,AE=h在RtACE中,(10+x)+h=30在RtADE中,x+h=(10)两式相减,得x=5,h=15在RtACE中,tan2==2=30,=15第二章数列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例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其中、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解:当n≥2时,(取数列中的任意相邻两项与(n≥2))为常数∴{}是等差数列,首项,公差为p。★例2在等差数列{}中,若+=9,
5、=7,求,.解:∵{an}是等差数列∴+=+=9=9-=9-7=2∴d=-=7-2=5∴=+(9-4)d=7+5*5=32∴ =2,=32★★例3.已知依次成等差数列,求证:依次成等差数列.证明:成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又,,成等差数列.★★例4、等差数列中:(1)如果,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如果求解:(法1)由题意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法2),故.解:而★★例5、等比数列中,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法1)设等比数列的道项为,公比为,由题意(法2)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由题意故为方程的两个根.解得或或所以数列通项公式为或★★例6、在等比数列中,已知,,求该数列的第11项
6、.解:设首项为,公比为,则得:,将代入(1),得,所以,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例1、在等差数列中,已知,求前20项之和.解:法一由.由法二由,而,所以,所以★★例2、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和,若对一切正整数都有,求的值.解法一:令,则当时,有,所以解法二:★★例3、设为等差数列,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为数列的前项和,求.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由,,得即解得,.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故.3、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例1、有若干台型号相同的联合收割机,收割一片土地上的小麦,若同时投
7、入工作至收割完毕需用24小时;但它们是每隔相同的时间顺序投入工作的,每台投入工作后都一直工作到小麦收割完毕,如果第一台收割时间是最后一台的5倍,求用这种方法收割完这片土地上的小麦需用多少时间.解:设从每台投入工作起,这台收割机工作的时间依次为,,,…,小时.依题意,是一个等差数列,且每台收割机每小时的工作效率为,则有由(2),得,即,亦即(3)由(1),(3)得★★例2、从盛满升()纯酒精的容器里倒出1升,然后填满水,再倒出1升混合溶液后又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