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00422
大小:5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0
《国外造船焊接技术调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产业信息网-免费调查分析报告国外造船焊接技术调查分析 内容提示:目前,国外船厂的先进焊接设备包括:(1)焊接机器人,主要用于内场部件制作的角焊及狭小结构的纵骨、平板对接。日本造船企业现有150多台焊接机器人使用。 国外船舶焊接技术发展主要表现在焊接材料推陈出新并持续改进优化,焊接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焊接工艺确保生产工序流程更合理、高效,致力于不断提高焊接自动化水平。 1焊接材料 CO2药芯焊丝已经成为世界造船业主打焊材,因此,国外焊材厂商在保持
2、全位置钛型焊丝优良焊接工艺同时,根据造船高效、大热输入量焊接特点,研发了适用各种焊缝形式和焊接工艺的专用CO2药芯焊丝,其中,以日本神户制钢最为突出,仅在金属粉芯药芯焊丝中就开发了40多种,基本涵盖了船舶结构各种CO2气体保护焊工艺所用的焊材种类,从焊材改良为突破途径,解决了大电流自动平角焊、大间隙无摆动立向上角焊、大厚板气电立焊等新工艺应用的技术瓶颈。另外,在全位置低温韧性CO2药芯焊丝开发中,追求良好的焊接工艺性能,降低焊材施工现场的适用标准。在埋弧焊材方面,严格控制焊丝杂质含量,焊剂添加铁合金及研制大热输入
3、量专用焊剂,不断拓展埋弧自动焊技术的造船应用范围。 2焊接设备 目前,国外船厂的先进焊接设备包括:(1)焊接机器人,主要用于内场部件制作的角焊及狭小结构的纵骨、平板对接。日本造船企业现有150多台焊接机器人使用。中国产业信息网-免费调查分析报告 (2)激光复合焊接装备,拥有此类设备的船厂主要集中在欧美,其中尤以德国船厂应用最为广泛,从上世纪末开始,CO2大功率激光复合焊集成设备成为了欧洲船厂解决焊接变形,实现“深熔”焊接的重要法宝。 (3)适用于不同形式焊缝的CO2
4、气体保护自动焊设备,该设备具有重量轻、安装快捷、操作简单的特点,日韩船厂实船建造中大量采用此类焊机,一人同时操作多台,焊接效率显著提高。 3国内外差距 我国造船焊接技术与日韩相比尚有差距,在焊接机械化、自动化率方面,国内船厂65%,日本98%,韩国91%。焊工人均焊材日消耗量中日韩三国的比例约为1∶2∶1.5,我国造船生产效率仅是日本1/7,韩国1/5。 这些差距一方面是由于造船设计与生产流程不合理,管理模式落后等原因造成,但影响焊接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国内船厂缺乏自动化焊接生
5、产的持续推广应用与有效改进优化。国内一些船厂为了加快船体建造速度,经常在分段、总段或某些焊缝较多的船体结构件焊接时出现“围焊”现象,采用的焊接方法都是手工、半自动CO2气体保护焊等简单传统工艺。船用焊材方面,由于国内大部分船厂以承接中低端散货船为主,使用的船板等级相对较低,在焊接高等级船板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盛的环境下,导致国内焊材厂家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上开发生产。焊接设备方面,国产设备主要用于单台的焊接电源、焊机。国内船厂在组建集成技术较高的成套自动化专用焊接设备或焊接生产线时很少采用国产化。与焊接相关的报告《 20
6、12-2016年中国造船板市场评估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造船钢板是指用造船专用结构钢生产的,用于制造远洋、沿海和内河航行的船舶的船体结构的薄钢板和厚钢板。造船用结构钢包括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号的末尾标有C(船)。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造船板市场评估及中国产业信息网-免费调查分析报告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中国造船板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中国造船板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造船板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造船板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造船板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
7、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造船板行业发展趋势与预测。您若想对造船板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造船板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第一章中国造船板产业运行环境分析第一节国内造船板经济环境分析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二、固定资产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8、三、2012年中国造船板经济发展预测分析第二节中国造船板行业政策环境分析第二章中国船舶制造行业运行形势分析第一节船舶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贡献二、出口创汇促进外贸事业的发展三、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四、为高新技术的应用提供重要阵地与综合社会效应第二节2010-2011年中国船舶工业运行总况一、船舶制造工业位居我国行业现代化首位二、中国船舶工业3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