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881032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9
《试论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再培训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再培训的思考 [论文摘要]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和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文章提出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应充分认清高职院校教师再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再培训的对策,以期实现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教师再培训 高职院校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职能不断延伸,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不断深入,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
2、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资源,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理念与经验,结合国内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现状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再培训的问题,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再培训,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各高职院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师再培训的背景分析 1 高职院校教师再培训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需要。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该报告认为人类正在进入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
3、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在学习型社会里,“每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党中央在2001年提出,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 教师作为知识源泉和智慧结晶的传播者,其责任是不断地将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信息以最生动的形式带给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终生学习的精神,而且要有学习的能力;不仅要自发地学习,而且要不断地通过再
4、培训更新知识,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从而间接地促进全体国民养成“与时俱进”的学习行为,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2 高职院校教师再培训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改革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的引入,我们发现,德国二十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表明,将关键能力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的,也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在德国,学校明文规定学生要具备“关键能力”,即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对技术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二是决策能力;三是独立解
5、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质量意识;五是合作能力;六是环境保护意识;七是社会责任感。4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个人素质与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传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开展的高职教育显示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因而各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高职院校先后派教师去德国进行实地考察、培训,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对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相对全面、持续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将学生顺利地导向工作
6、体系,使学生在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培养和锻炼。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了解目前行业的职业需求,分析职业资格标准,根据工作内容设计项目,寻找与工作任务相关的项目设计要求,积累大量的项目实践经验,以促使高职学院能力本位原则得到有效落实。 3 高职院校教师再培训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改革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
7、了课程内容必须最大限度地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接,课程改革首先要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寻找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结合点与平衡点,将行业企业的要求反映在课程体系中,实现校企多方面、全方位的融合。其次要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不仅培养学生胜任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而且更强调培养学生对岗位的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再次要满足职业资格标准的需要,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 第二,改革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创新
8、教学模式——以任务为载体,并辅以相关的情景模拟,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强化课堂实践性教学。教师以顾问、支持者的身份开展教学,其实质是让学生通过完成某个具体项目来掌握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具备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不足15%,由于生师比例偏高,多数教师长期没有培训的机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能力、现场指导能力都难以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