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96975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9
《试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特征及其对当前高校德育建设的启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特征及其对当前高校德育建设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传统道德教育 高校 德育建设 论文摘要:综观历史上各教育家提出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以得出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几点特征,即古代教育家眼中的道德教育以个人的“修身”为起点,以“家庭伦理”为着眼点,同时休现出以“德”治国的教育政治功能,“天人合一”的教育和谐理念.这些特点对当代高校的德育建设有一定意义。 中国的古代文明铸就了辉煌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又孕育着独特的教育思想,相对于近代以后出现的新式教育,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道德的教育”,这一点历代教育家的教育
2、思想能够很好的印证。同时,中国古代的“道德”是有着其自身特定的含义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也自然就包含着相应的伦理思想,因此,各教育家所提出的道德观里蕴含着部分伦理观。一、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四大特征 (一)以个人“修身”为起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是围绕“个人”展开的,即要求个人“修身”,培养良好的道德,从诸子百家到其后各家在道德教育的论述上都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首先,从道德教育的内容仁看,中国古代的道德要求,主要针对家庭、个体而言提出诸如“孝”“仁”等思想,从某种程度卜说是一种伦理观。《大学》指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3、、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意义卜的“八条目”,此八个方面层层递进,表现出对个体逐步提高的要求。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个人的“修身”是道德要求的首要方面,而对于个人的“修身”则又要求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方面来进行,前两者是知识的累积,后两者是道德的提升。其次,从道德修养的方法上看,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现出针对个人“修身”的特点,通过自身的“内省”“内悟”来达到最终的目标。孔子在论述培养理想人格—君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思结合修养方法。《论语·为政》片中记载“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学、思是一个相伴的过程。同时在道
4、的情操的培养上,要注重个人的反思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也提出存心养性、反身内省的修养方法。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天寿不贰,修身以侯之,所以立命也”。这段话体现出孟子道德修养论的基本纲领,个人“存心养性”从而“修身”“立命”。 (二)家庭伦理的德育功能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的另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便是家庭伦理具有德育功能。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从制度上还是意识形态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便体现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这个特点。周人提倡的道德贵发,最基本的是:父
5、慈、子孝、兄友、弟恭,围绕家庭成员中的男性,提出了相应的伦理道德要求。孔子提出“仁”,是对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言的,而这种“仁”又是从家庭中的伦理开始的,这种伦理又表现在“孝弟”方面,即对长辈的孝敬,对小辈的爱护,这也仅局限于家庭的小环境中,至于孔子后来又提出的“爱人”则是一种伦理L的理想化,是在“爱亲”3的基础之进一步提高的要求,是一个抽象的范畴。《论语》里面所体现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是讲述个人的道德和伦理。孟子在继承孔子“贵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仁义”并举之道,并形成了一套以“仁义”为主体的仁、意、礼、智四德相统一的道德规范体系。在论述这套体系
6、时,孟子又引人一个“人伦”的概念,他指出,“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北齐著名教育家颜之推致力于家庭教育,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研究著成《颜氏家训》一书,成为我国关于家庭教育典型的一部代表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本书除了介绍家教的一些方法之外,还体现出了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浓厚的“家庭伦理”观。此外,古代流传下来的《二十四孝图》,用形象的绘画将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之德—“孝”生动地表现出来;众人皆知的女子“三从四德”也是家庭伦理的一种表现,诸
7、如此类的思想都可以证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凸现着“家庭伦理”的色彩。 (三)以“德”治国的教育政治功能由于中国长期的君主统治形成了专制的氛围,因此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也与政治密切相关,紧紧祸合在一起西周森严的等级宗法制,从对子民道德的规范来加强政治的德治理,从而建立了一个道德、宗教、政治三者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推崇“仁”的道德观念也是为政治服务的。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到西汉时期董仲舒将儒家理论集大成,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观,将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推向了一个高度,特别是将其与政治的联系拉的更加紧密
8、。董仲舒眼中的道德就是所谓的“三纲”“五常”。董仲舒创立的“只纲五常”是对儒家学说有关“人伦”的发展,孟子提出了“人伦”这一概念,将其分作五类,董仲舒从中提取出君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