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孤独的旅人——王璞短篇小说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孤独的旅人——王璞短篇小说论孤独的旅人——王璞短篇小说论孤独的旅人——王璞短篇小说论孤独的旅人——王璞短篇小说论孤独的旅人——王璞短篇小说论孤独的旅人——王璞短篇小说论第25卷第4期2007年8月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JournalofCha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孤独的旅人——王璞短篇小说论计红芳(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科系,江苏常熟215500)Vo1.25No.4Aug.2007摘要:身为香港作家的王璞始终没能真正融入香港社会,她的小说创作表明
2、她与香港的疏离姿态,主要体现为三方面:沉迷往事的恍惚;沟通和爱的徒劳;追寻身份的迷茫.在香港,王璞依然是个过客,她是个无根的,始终漂泊在路上的孤独旅客.关键词:王璞;小说;香港过客;疏离姿态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887(2007)04—0016—05王璞出生于香港,在大陆漂泊几十年后,于1989年回到香港,生活工作了很长时间,2005年又回到大陆从事专业创作.无疑,在读者和编辑眼里,居港l5年左右的王璞是个香港女人,香港作家.在香港耳濡目染那么多年,在看问题的方式以及日常生活的习惯上,王
3、璞肯定会受到这个城市的影响.香港的民风习俗,香港的山水草木,香港的人事情态……这一切都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她的笔下.但这只是她小说的背景,她的小说承载的大部分是大陆的记忆.而她自己对”香港”身份也不以为然,她的穿着打扮,神情气质,语言举止都很少带有香港味.她的日常生活姿态以及小说叙事都无不说明了她对香港的疏离,她不是归人,只是过客.一,沉迷往事的恍惚王璞会说粤语却不说,不参加任何作家组织,和香港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疏离香港的姿态和20世纪50年代那批”南来作家”竞有相似之处.也许是和徐舒”过客”心态的某种契合,王璞特别欣
4、赏徐哥的小说,并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撰写了博士论文《一个孤独的讲故事人》.时间相隔40年左右,香港的文学环境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50年代香港自身的文学还没充分发展,八九_卜年代,特别是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定以后,面对大陆强势文学的冲击,香港文学特别注重文学的本土发展,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而王璞是在1989年香港本土文学发展势头正旺的时候移居香港的,理应迅速调整心态,从记忆中国的经验书写转入现实香港经验的表达.可是,在王璞的小说中,我们体会到的大都是沉重的大陆记忆.大陆有着王璞永远无法忘怀的情结.那个从小城走出来到
5、香港的”我”再也不想回去了,却“无法抑止自己不梦见它,每每从夜半梦醒,小城就如同一个活生生的人,清清晰晰,一丝不苟地站在我的面前”(《我的小城》).这种扯不断的情感记忆也是王璞自己的真实写照.虽然已经被认为是香港作家,但她却从没中断过对自己曾经生活了40年的中国大陆的思念,这份沉重的记忆明显体现在创作中.从小说背景来考察,王璞小说的背景大部分在大陆,如《种树那一年》,《周庄故事》,《紫色的小梦》.或者是由于某事某人的触发,回忆而在香港,大陆两地穿梭上演,如《扫墓》,《辣椒的故收稿日期:2007—07~16基金项目:江省教
6、育厅商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跨界书写…一香港南来作家的身份建构”,项目编:06SJB750009.第4期计红芳:孤独的旅人一王璞短篇小说论17事》,《八月的迷失》,《我的小城》.即使小说中不乏香港的地名,角色,风物,但感觉重心不在香港.香港充其量只是背景或容器,承载的还是活在大陆的那份沉重的记忆,如《梦非梦》,《忆》,《扇子事件》,《旅行话题》等.从小说人物来考察,王璞小说里的主人公,有很多是从内地移居香港的移民,卢玲(《忆》),鲁岸(《话题》),小岛(《红梅谷》),妻子(《旅行话题》),玲子(《蚂蚁》),”我”(
7、《扫墓》),刘先生(《小楼的故事》)等.王璞在小说中通过对人物言语行为的描写有时直接流露对香港的疏离.如在《忆》中,来港已经3年多的卢玲从来不看香港电视,也不到街上乱转,一共去了尖沙咀三次,对香港的地形一点也不熟悉,以致有一次带领路过香港的朋友游览时竞迷了路.但王璞大多是通过人物的”回忆”,”追寻”来间接表达对香港的隔膜.”回忆”是对故园的依恋,也是对香港现实的规避.小说对往事的回忆,身份追寻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徒劳正隐喻着人物对香港的疏离感.王璞小说里的人物,往往活在过去的回忆里,如《话题》中的鲁岸,《小岛的故事》系
8、列中的小岛,《扇子事件》中的妻子.只要某一事物引发往事的一点感想,就会浑然不觉现在,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他们在往事中迷失,活在过去的影子里,冈为无法面对现实,他们想遮掩或逃避不能适应新环境,新关系的尴尬境况.如《相遇》和《红梅谷》.《相遇》中的小岛和麦地是32年后在朋友客厅里第二次偶然相遇,凭着一首儿歌和依稀的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