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返校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返校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ID:12665736

大小:21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8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返校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1页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返校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2页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返校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3页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返校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4页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返校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藁城市尚西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返校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是透视人linghún的窗户。在母语中觉醒,在母语中感动,在母语中陶醉,在母语中升华,是我们中华儿女坚定的教育信仰和ch6nggāo的价值追求。——《洪宗礼与母语教育》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B.很多市民向记者打听: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D.客居在外的梅葆玖先生用“江

2、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经过我市锲而不舍的努力,中海油气一体化项目终于落户泰州。B.泰州园博园内,鸟儿翩飞起舞,花儿竞相怒放,鱼儿浮游潜泳,真是美不胜收!C.低保户老王昨天搬进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后,情不自禁地笑了。D.华裔篮球新星林书豪膝伤现已痊愈,他很想早点重返球场,和队友们水乳交融在一起。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一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①,勿以善小而不为。②,后天下之乐而乐。③不是一番寒彻骨,。④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⑤走进唐诗宋词,处处

3、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岑参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5.名著阅读。(6分)(1)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风格,其中收集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10篇文章。(2分)(2)“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①简要说出“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2分)②智取生辰纲能够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离不开

4、自然条件的“相助”,请简要说出有利于智取的两个自然条件。(2分)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古诗,完成10、11题。(4分)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颔联?(2分)。7.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5、,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

6、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弗之怠()(2)负箧曳屣()(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者六七始已。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余因得遍观群书21、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7、4分)22、读了[甲][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二)阅读朱启新的《筷子中的文化》一文,完成12一14题。(10分)①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②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③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

8、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