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294266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参赛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1、知识目标(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2)用认读、译读、思读、悟读四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握文章的内容。(3)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并把握其词义。如:郭、夫、委、去、域、兵革、亲戚等。(4)结
2、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2)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问题情景。(3)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理解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德育目标(1)强调“人和”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2)体会“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认识“人和”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3)通过思读、悟读,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三、教材分析本单元编写了《公输》、《孟子》两章、《
3、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等古典散文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诊
4、断,阐明了施得“仁政”的必要性。由战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了是否“人和”决定战争的胜败;能否施行“仁政”,决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把握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的说理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层层说理,运用排比,双重否定句进行说理的技巧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
5、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孟子的有关材料,让学生大体了解孟子。用百度搜索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古训。给学生拓展延伸,增加知识量。一、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读为核心,讨论点拨,师生互动。(一)、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二)、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
6、疑问,把握课文内涵。(三)、情景激励法、比较法、分析法、诠释法、循序渐进法针对重、难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逐个层次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引用俗语,导入新课。1.中国有句俗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能列举处几位呢?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种能够克敌制胜的方法。二.、资料助读,了解作者用【百度搜索】孟子简介http://baike.baidu.c
7、om/view/2655.htm三、解题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四、整体感知,诵读训练。1.【百度搜索】找到并下载课文录http://www.jxjyzy.com/ResourceHtml/2008/08/03/576589.html先听录音范读,后齐读。2.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巡视,释疑点拨。3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译。4.概括课文的中心论点。5.同桌学生编写结构提纲。6.课文重
8、点论述了“人和”的重要性,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古训用【百度搜索】历史上或生活中的例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4329093.html五.深入文本,品读赏析。1.提问:(1)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孟子是否主张打仗?(2)本文论述的作战目的是什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