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81849
大小:29.9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15
《聊斋志异》中以鬼文化延展开的人鬼遇合之境的思想意蕴与审美意味的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聊斋志异》中以鬼文化延展开的人鬼遇合之境的思想意蕴与审美意味的探究(《聊斋志异》狐鬼文化审美趣味探究)09中三王茜璐摘要《聊斋志异》以美丽、深邃而又理想化的人鬼世界展示于读者,引起了世人的不断赞美。其中作者的赞鬼倾向,反映了蒲松龄对待民俗文化和志怪小说的继承,更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选择,完成了另类生命境界与精神空间的开拓。其中赞鬼的思想,在人鬼遇合之时体现的较为明显。本文即是选择以此为对象,来探析作者创造的狐鬼世界的审美意味和思想意蕴,以求对《聊斋》有着更好的把握。关键词:人鬼遇合之境审美意味思想意蕴蒲松龄狐鬼文化审美趣味《聊斋志异》初稿名《鬼狐传
2、》,他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以谈鬼说狐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人的目光。在这部文言小说集中,一个个精彩的鬼形象让我们为之陶醉,一篇篇动人的鬼小说更让我们去感悟思索。其中,人鬼遇合之境姿态多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本文即以人鬼遇合之境为对象,进行探讨。一、审美意味《聊斋志异》对狐仙鬼怪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其中蕴含了蒲松龄多样的审美意味。(一)刺激性和审美情趣蒲松龄结撰以鬼怪味为审美主体的小说,动因之一是鬼故事富有刺激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说自己"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清楚
3、地表明了他从"喜人谈鬼"到"闻则命笔"的冲动欢快的创作过程。从民俗的角度来说,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漫长的信鬼祀鬼的心灵史,汉民族也不例外,或者说信之更深,祀之更勤。当鬼的意识深植于民间心理后,人们就很容易在恍惚之中,衍生出许多鬼怪故事,并以自觉不自觉的方式进行渲染和演绎。鬼魂常常会在人们的寂寞孤独之中、深思不定之间悄然降临;或者影影绰绰地活跃在黑夜之中,成了这个世界上让人捉摸不着但可以感受到得一种存在。甚至哲学上的无鬼论思想影响文学时,居然受到了有鬼论的挑战。如《太平广记》所收录的出自《杂语》的《宗岱》、出自《幽冥录》的《阮瞻》、出自《搜神记》的《
4、施续门生》、出自《玄怪录》的《崔尚》等志怪小说,其中的任务无论是无鬼论者"宗岱为青州刺史,禁淫祀,著《无鬼论》,甚精,无能屈着,领州咸化之"(注明出处,以下类推);"阮瞻秉无鬼论";"吴兴施续,有门生,长秉无鬼论";"开元时,有崔尚者,著《无鬼论》"。,但是,他们都遭到了鬼的戏谑。在《聊斋志异》的某些篇章,作者还故意写到了有鬼论与无鬼论的冲撞。如《小谢》开首写到:渭南姜不郎第,多鬼魅,常惑人。因徙去。留苍头门之而死,数易皆死;遂废之。里有陶生望三者,夙倜傥,......因请部郎,假废第。部郎以其凶故,却之。生因作《续无鬼论》献郎部,且曰:"鬼何能为
5、!"(注)但就是这个写过《续无鬼论》的陶望三,后来不仅遇到了两个女鬼,并与那两个顽皮可爱、外美内惠的小鬼头秋容、小谢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种有鬼与无鬼、鬼恶与鬼善的不同认识的背离与谐和,形成了《聊斋志异》特有的似真若幻、扑朔迷离的美感。(一)(二)惩恶扬善的心态鬼故事的道德感召力量也与蒲松龄这个乡间才子对现实不满,渴望惩恶扬善的心态十分契合。也许是世间有太多的不公与不平,太多的是非颠倒和赏罚不明,鬼魂超离人世的"存在"方式。便在民间心理中承担了道德赏罚的责任。《墨子·明鬼》中指出:"鬼神之所赏,无小必赏之;鬼神之所罚,无大必罚之"。墨子就十分相信鬼神
6、的公正及其干预世事的能力。民谚所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命强人欺鬼,时衰鬼弄人"等等,也反映了民间对幽冥世界的畏惧和期望。蒲松龄自己就曾被鬼故事中的道德寄寓深深感动。在《聊斋志异》中他多次皆异史氏的口吻说:"与听此事至终,涕凡数堕......不知后世,亦有善涕如某者乎?"(注)(《张诚》)"嗟乎!死者而求其生,生者又求其死,天下所难得者,非人身哉?奈何具此身者,往往而置之,遂至腆然而生不如狐,泯然而死不如鬼。"(注)(《莲香》)可见蒲松龄从鬼狐故事里受到了强烈的道德感召和心灵冲击,秉希望将这中道德感召和审美快感传递给世人。蒲松龄写鬼
7、谈狐这种审美选择的深层考虑,应是在追求一种独特的对话方式,蒲松龄在继承"搜神"的传统时,又不局限于"志怪",六朝"志怪"小说重在描写"物"的怪异性,而缺失了"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虽然蒲松龄多次谈到他的"喜人谈鬼"受到干宝志怪小说、李贺鬼诗等传统文学的影响,但他并非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文学传统的影响,而是将这种影响作为一种启示,进行独具匠心的个性化与心灵化写作。《聊斋》中的鬼,形貌各异,心性有别,映照了人间社会的原生态,正是蒲松龄审美情感寄寓与外化的集中体现。以鬼狐注释人生即以成为蒲松龄深刻的心灵寄托,久而久之,蒲松龄对鬼狐抱着一种特殊的亲近感。《
8、聊斋志异》的《狐梦》篇写的是蒲松龄友人毕怡庵神往《青凤》故事,终于梦遇狐女的一段姻缘。狐女临别时竟向毕怡庵提出这样的要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