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69533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毕华林教授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特征与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华林教授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特征与教学设计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建构知识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实践证明,不同的问题所引起的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作用也不相同。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一、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 所谓思维容量是指思维的深广度水平。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首先,从思维方向来看,它应该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因为开放
2、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思维活动持久地进行;其次,从思维力度来看,它应该是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再现的问题,如果学生将书本上或者记忆里的信息原封不动地搬出来就能解答,那么该问题就没有什么思考价值。 例如,在乙醇分子结构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比较乙醇与乙烷的分子组成,让学生设想“在乙烷分子中插入一个氧原子会是什么情况?有几种可能?”这个问题既具有开放性,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又具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它需要学生在认真观察乙烷分子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化学键知识才能完成。我们说,这一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它极大地调动
3、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指明了方向。2.具有适宜的难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应该是难易适度的。实践证明,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爱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习惯;如果问题过于深奥,非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上所能解决,这样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不利的。什么样的问题才是“难易适度”的呢?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是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也就是说在“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
4、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能有效地驱动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例如,乙醇分子结构的教学,教师从学生已有的乙烷分子结构的知识出发,让学生推测乙醇可能具有的结构式,这个问题的设计就符合“难易适度的”的要求。随后教师提出“如何证明乙醇的结构式是I式还是II式?”这个问题显然超越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及时给学生演示了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必需的知识基础。 3.具有合适的梯度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往往一时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取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
5、一些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即用“问题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深刻理解有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问题组”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核心主题,逐层递进。既不能梯度太大,使学生迷失了思维的方向;又不能将问题设计得太琐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要给学生以方向的引导,同时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有目的地深入思考。一般而言,问题组中的问题以二到四个为宜,不宜过多。 例如,在乙醇分子结构的教学中,对于“如何证明乙醇的结构式是I式还是II式”,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验事实,设置了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逐渐
6、深入的问题,使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获得正确的结论,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官能团性质的认识。总之,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理解知识的本质,发展思维能力。要强调的是,课堂中的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即使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并非多多益善。课堂提问不仅要适时适度,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不及进行深入的思考,即便是精心设计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二、创设问题呈现的情景有意义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实现的,脱离具体情景的学习往往导致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
7、因此,在设计了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后,教师应避免直接、简单地提问,要努力创设问题呈现的情景,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所谓“问题情景”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它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新的未知的东西,这是问题情景的核心成分,反映了思维的对象和内容;二是学生对新的未知东西的需要,反映的是思维的动机;三是学生认知的可能性,它既包括学生的创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