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24705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7
《观毕华林教授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毕华林教授《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报告有感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史建华今年4月份,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暨山东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会议的第二天,毕华林教授做了《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的报告。当时我就有很深刻的感受,让我对课堂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报告中提到的很多教学实际问题也都引发了在场很多老师的思考和共鸣。这两天我又再次细致的观看了这个报告,并做了笔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很多偏颇和不足,当然还有一些疑问和困惑,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跟各位老师一起来交流探讨。
2、毕教授借助教育理论渗透、图示数据分析和调查报告等方式从学生、教材、问题设计、教学目标制定四个方面深入的分析了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考一:深入了解学生,全面探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前提新课程提倡以生为本,怎样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毕教授认为应该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也不能无视学生大脑中的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认为很容易转变,就生硬的将准备好的知识一股脑全灌输给学生并强行其记忆以期改变或覆盖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但往往却事与愿违,我们越想让学生记住,学生越迷糊,所以毕教授提到每当考试结束进行质量分析时,我们
3、很多老师总是在埋怨某某题讲过、练过很多遍了,还是错。4我们坚持认为是学生不听、不会听、不认真听的原因。其实是我们灌输的正确的科学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甚至错误、模糊的经验发生了冲突,而在课堂上又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的原因,即错误和错误原因分析不透、习题的归类和方法指导没有到位。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可以尝试毕教授提到的一些做法来探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比如:诊断测试法。课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家庭小实验或查阅资料及已有知识经验来作答,并提出新的疑问,再通过课堂探究来逐一解答。比如在讲初四第
4、一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时,我先让学生谈谈印象中的酸和碱,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逐渐认识了酸和碱原来是一种化合物,生活中提到的葡萄、橘子、石灰水、肥皂水等不是酸和碱,而是含有酸和碱的混合物,纠正了学生已有的模糊和错误知识经验。课后又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巩固加深对新授知识的理解,将新知转变为旧知。习题讲评时我认为也应该是让学生多参与,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发挥生生评价的优势,及时纠正错误,分析原因,形成方法,以后在碰到类似习题时,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讲过做过的题目才不会反复出错。思考二:深刻理解教
5、材,分析和挖掘教材利用的价值。---核心报告中毕教授分析了新教材的意义和作用及化学知识承载的丰富内涵。毕教授恰当的把化学知识比作“冰山”4,他说我们看到的只是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更广阔的、更丰富的思想、方法都在海平面下。所以他提出我们在分析教材时,不能仅看到教材表面上现成的知识结论,更应该看到教材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比如:微粒观、元素观、能量观、分类观等化学观念贯穿整个教材始末,一些科学方法如:混合物分离法、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法、数形结合法等都潜伏在教材中,都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如果能引导学生将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与基本观念的
6、形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是成功的。毕教授还给我们提供了发现和挖掘教材内容和价值的方法,即从知识形成的背景、形成的过程、实际应用和知识间的联系来入手分析。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化学史的作用,结合化学知识进行形象生动的化学史教育,比如:空气、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燃素说、分子、原子、电子等的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古代炼金术等都可以渗透到教学中,从知识形成的背景出发,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中得到思想和方法的启迪。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所以说,深刻理解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利用的价值,是
7、教学设计的核心。思考三: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关键就像毕教授所说:知识的理解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如果能设计出有一定思维容量、适宜思维难度和合适思维梯度的问题或问题组串联起整个教学活动,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4也是难题。毕教授给我们提供了设计问题的思路:从学科内容、学生经验和社会知识三个角度入手设计问题,可以单独一个角度,也可以两个,最理想的时三者结合。还给我们提供了优质问题应该具备的特征:⑴能够达成一个或更多的教学目标。⑵关注重要的课程内容⑶能够促进在规定的认知水平
8、上的思考(即符合学生思维发展)⑷清晰地阐明了所要问的内容。以前在教学设计中还真没考虑这么多,一些无价值、无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