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94603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简辑杨升庵著述评选书目(ing)》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简辑杨升庵著述评选书目陈廷乐杨升庵长期生活在云南,因此对“滇中人故实”有较深的了解和掌握,又由于有充分的时间写作,所以他的大部分著作,都在云南写成,而且其著作涉及云南地方和当地兄弟民族的政治、历史、风土、文化等方面。他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云南,又把云南和兄弟民族的文化介绍到中原,对于汉族和西南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历代的作家、学者、人才华出,然而以毕生的精力,能著述达四百余种的,除杨升庵先生而外,实所罕见。故《明史》说:“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惟慎为第一。”清代学者李调元所辑《函海》一书,共辑
2、四十函,辑书一百六十余种,其中以七函的篇幅选辑杨升庵著作,但才四十六种。所以《函海》序里说:“新都杨升庵博学鸿文,为古来著书最富第一人。现行世者,除《文集》《诗集》及《丹错录》而外,皆散佚不传。”的确,在过去的时代里,著书不易,传书亦不容易。朽升庵的著作,多所散佚,实深可惜!为了发掘这笔文化遗产,特根据新都升庵祠藏书,四川省图书馆书目和《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四库全书考证》、《古今图书集成》、《新都县志》、《新都年鉴》、《函海》、《升庵合集》、《绛云楼书目》、《文瑞楼书目》、《顾修汇刻书目》、《饮虹簃所刻曲》、《升庵夫妇乐府》、《益部谈
3、资》、《万有文库》、《从书集成》等若干资料初步整理出场升庵著述、评注、选辑书目(简目)四百种,以供读者和研究者的粗略参考。还有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有的书是否升庵著作,尚有争议。例如《南诏野史》,从清代到现在都有人认为这是倪辂据杨升庵《滇载记》所作,颇有道理。但因历来各种版本书目都将此收为升庵著作,且有多种行世。为了提供研究,故暂作保留书目,俟论据确凿,再定取舍。至于按现代图书科目分类,或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分类,固然符合书目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但由于这是一个简目,没有详列版本、时代、卷数、编校人等项,也就没有必要分类了(校编详
4、目,必然分类)。既然没有分类,为使读者查阅方便,故采取按书目第一字繁体(因系古书)笔划少多为序排列。这样,当然不免把同类书目分割开了。这个简目,仅是升庵学谱的初阶,是研究杨升庵的基础资料。但挂漏、重复和没有科学分类以及不详版本情况,是其很大的缺点;至于其他谬误,恐在所难免。由于杨升庵长期流放云南,地处边陲,参阅书籍缺乏,多凭记忆写作,故其著作中的差误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与他的成就相比,这是瑕不掩瑜的。杨升庵是四百多年以前的古人,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的著作不可能十全十美而无缺陷。因此我们应当有批判地继承这笔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利用其
5、有益部分,为“四化”建设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服务总结:一生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开拓南疆,融云南边疆土地和南疆各族人民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可以说杨慎是正德,嘉靖两朝的文坛泰斗和学界领袖,从37岁到72岁,长达35年在云南设馆讲学,,广收学生,出版了大量轰动一时的学术著作,使得当时中国的文坛中心一度出现南移现象.再加上他百科全书型的知识结构和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强大性格感召力,使得云南各族人民在杨升庵之后形成了一股学习中原文化的巨大潮流.有人说,杨升庵与抗倭将领戚继光他们一文一武,同为明代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也有人说今天,在云南老百姓中最
6、受崇敬的三个神就是观音,孔明和杨升庵.CEs保山日报CEs保山日报网 他带动了“滇南七子”的迅速崛起CEs保山日报网 杨升庵凭着丰富的常识和超人的毅力,走遍云南的山山水水和名胜古迹。他自己曾说“余自为僇人,所历道途,成有余里。齐重楚越之间,号称名山胜水者,无不游已。乃泛洞庭,逾衡庐,出夜郎,道碧鸡而西也”。而谪戍永昌期间,更是迷恋于绿水青山和古刹梵宫,断垣残宅,仆碑幽铭,无不穷阅尽净。足迹所至,时而高歌狂吟,放歌自醉;时而操觚泼墨,补壁诗词,托情贞珉。以至于“迄今三百年,而妇人孺子,无不知有杨状元者”(清师范《滇系》)。当时的滇中人士
7、,无论认识杨升庵的还是不认识的,都乐于跟着杨升庵一起周游唱酬,天涯为旅。CEs保山日报网 他这种孔子式的游历,既向滇云大地传播了中原文化,也带动了滇云之地一大批杰出人士的迅速崛起。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滇南七子” (也称“杨门七学士”)。他们是:保山张含,大理杨士云、李元阳、吴懋,晋宁唐锜,阿迷(今开远)王廷表,昆明胡廷禄等七人。这七个人中,保山的张含与杨升庵的交游最早,友情最深,也是杨升庵临终时在身边的三个皓首挚友之一。CEs保山日 身体的流放精神的升华 杨慎的流放地是云南永昌卫,即今天的保山地区,保山属于一个边境地区,紧邻缅甸。
8、在云南都算一个边远之地,可见嘉靖恨杨慎之深。虽然无论是对于杨慎还是对于云南,杨慎的这一次流放都是一次“喜相逢”;因为云南的地理、文化需要一位大文人来梳理,杨慎也需要一片高天沃土来展现他的胸中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