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93112
大小:5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4
《翔宇新课程背景下生命课堂的探索与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翔宇:新课程背景下生命课堂的探索与建构来自江苏翔宇教育集团的一次深度讨论:新课程背景下生命课堂的探索与建构 学习提示: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要紧密地联系本人所处教育教学环境,联系自身所涉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这是多数学员朋友的一个共识。我们在这里提供一份来自学校一线的报告,它真实地体现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认识的侧面(即有关“生命课堂”的营建),对于我们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知识,可以作为一个参照和思考的材料,相应的体会,每一位阅读者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而可以结合学习体会和总结的理论知识,主持教师已用红字作出了提示。 学习与思考:除文中提
2、示可以联系学习思考的知识点外,请你重点从课堂管理策略中,比照各位老师发言所讨论的“生命课堂”这个概念,想一想自己在营造和谐课堂气氛方面都作出了什么样的努力,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从这些老师的发言中,你是否感受到,新课程中我们所应当注意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变化呢? 附:新课程背景下生命课堂的探索与建构 主持人: 教育的真义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意义。但是现实中的教育许多时候是在压抑人、摧残人、甚至是扼杀人,使师生共处于自然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双重背离之中,只能被动、机械地占有知识,完全遗忘了对生命的关注,使课堂生活变得压抑与沉
3、闷,缺乏了应有的生命活力。 课堂生活是师生人生生命的一段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需要课堂成为其探究知识、智慧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其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对教师而言,课堂也是其生命价值得到根本体现的场所,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今天请各位围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结合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交流一下如何在课堂上彰显“生命”的意识,让课堂真正奏响“生命”的主旋律! 陈连
4、林: 提到“生命课堂”的话题,我认为要提倡“平民教育”。任何一个组织中“精英”是少数,“平民”是主体。教师的教育目光应下移,为绝大多数学生提供和谐的课堂生存环境才是教育目的所在。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教育情景为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提供舞台。我每一课都采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组织形式,在学生平等的探讨中,我最看中的是组织形式,在学生平等的探讨中,我最看中的是提供给“平民”学生发言的空间,在合作中普通学生享受了融合进群体的归宿感,这才是小组合作的要旨所在;知识的获取退居次位。 另外,也要挖掘课程资源,使所有学生生命的种子在课堂上诗意地发芽、开花。我允许学生把自己
5、喜爱的杂志带到课堂上来,早读课上尽情地读《读者》、《青年文摘》、《视野》,课堂上就某个话题结合刊物上的文章分析、讨论,甚至辩论,课堂不是少数“挣分高手”的比武场,不是“分数英雄”的经验交流会,是所有学生精神交流的圣地,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心灵才真正舒展,课堂生存状态的质量才得到提高。[教学组织形式] 陈锦娟: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性关怀,通过师生的努力完成对人文精神的建构。“生命课堂”呼唤对生命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善待学生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鼓励他们发展,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一
6、定会有所作为。其次,尊重学生的选择,善待不合“师意”的学生。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自主的选择,才是对生命的尊重。善待不合“师意”的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是一种无声的信任与关爱。学生会为选择得到尊重而自豪,并会主动地承担起为此应尽的责任。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会迸发出人文精神的火花。[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 李惊梅: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必须成为广大教师的理念。在同样的条件下,个人主体性发展和发挥的水平不同,其感受将大不相同。同样是工作很辛苦,有人感觉生不如死,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并不是自己想做的,而是迫不得已,是被动、消极的
7、;而有人则感觉苦中有乐,因为在工作中他们发挥了自身潜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他们是积极主动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缺乏尊严、权利和自由的环境下,是不可能有充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我们老师就不能再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贬低学生;而是要认同他们,把他们看成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把他们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这一点虽然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也应渗透于我们的点滴工作中。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独立人格的尊严,鼓起前进的勇气。[表现性目标] 胡爱民: 我认为生命课堂应该是师生双赢的课堂,既要成全学生,也要成全老师。因为在教育中,为师者不应漠视受教育者的生命个性,也不应
8、丢弃自己的生命个性,这是生命个性与生命个性的相接。这种相接的方式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