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82539
大小:75.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14
《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人力资源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能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明努力方向,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建议尽快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本文从实际发生的绩效评价失败案例入手,分析了隐含在这些案例中的内在原因,揭示了企业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片面理解,并提出了绩效评价是以实现战略目标和提高效率为目的的企业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同时具备测量、反馈、激励、惩戒的功能
2、。作者从动机、程序、指标等方面提出了对企业绩效评价设计与运营的建议。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问题对策目录第一章我国先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31.1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31.2我国现行经营业绩评价体系4第二章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72.1未能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管理的要求72.2对经营风险控制的考虑不足72.3未能够多角度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82.4绩效评估反馈不够,绩效过程走形式9第三章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思路113.1经营业绩指标的制定应充分体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3、113.2重视技术创新与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评价113.3强化风险事前预警和控制的业绩考核123.4建立系统的权变的指标体系 13结束语15致谢17参考文献19引言引言目前企业纷纷进行绩效评估,规范绩效评估制度,运用绩效评估来评判经营者的经营绩效,确定员工的合理薪酬,促使其实现企业的目标。绩效评估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供各项管理制度使用,是联系其他各项人事制度的细节。绩效评估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企业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目
4、标的重要环节。1引言1第一章我国先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第一章我国先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1.1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和改革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计划管理时期;二是改革开放后的放权让利时期;三是90年代以后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时期。与此相对应,中国国有企业业绩考核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考核方法以实物量考核为核心。在这个时期,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其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由政府无偿拨付,产品、规
5、格、数量由政府计划决定,产品和劳务由政府统一调拨和销售,财务上实行统收统支,利润全部上缴,亏损全部核销。在此情况下,对企业考核的重点是产品产量、质量以及节约降耗、安全生产情况。一方面,这种考核以政府为主导,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派生机构,处于附属地位。这种考核实质上将政府也作为了考核对象。政府既做“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另一方面,企业原材料、产品价格由国家制定,企业的产值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业绩,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也无法反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这种“政企不分”、“严约束”、
6、“无激励”的考核方法,结果是国有企业严重缺乏效率,造成许多国有企业千方百计的争资金、争项目、争资源,生产不计成本,重复建设非常普遍。改革开放初期,针对经济管理者和经济理论界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国有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的问题,国家开始逐步对国有企业进行放权让利改革,政府逐步放松计划控制,国有企业的市场地位逐步确立,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企业初步拥有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地位。同时,国家也认识到企业经营和发展是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单一指标考核方法已不再适应于企业。1982年,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等六部委
7、制定了主要包括总产值和增长率、上缴利润和增长率、销售收入利润率和增长率等在内的经济效益指标。这种考核方法避免了单一指标的片面性,但未能客观地反映企业当前经济效益的真实情况,只是简单进行历史对比,导致“鞭打快牛”现象,越是基础差,越是容易得高分。为克服上述缺陷,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开始实行承包制。19第一章我国先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企业按照一定的利润基数承包,超额完成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留成,明确企业工资总额、福利同经济效益挂钩,初步提出了对企业经营者要采用约束和激励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政府一方面
8、放权让利,逐步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逐步实现政企分开;另一方面,政府对国企的监管措施并没有配套改革。结果是政企没有真正分开,承包制也没有解决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全面综合考核评价的问题,反而被经营者以维护企业经营自主权为由,不断侵犯所有者的权益,一定程度上诱导了企业经营者经济行为的短期化。企业经营者为完成业绩,不惜使大量损失长期趴在账上,经营潜亏逐步扩大,结果只能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这种考核方法最终演变为“无约束”、“有激励”,势必被淘汰。9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