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西方哲学智慧讲义01

03西方哲学智慧讲义01

ID:11720721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3

03西方哲学智慧讲义01_第1页
03西方哲学智慧讲义01_第2页
03西方哲学智慧讲义01_第3页
03西方哲学智慧讲义01_第4页
03西方哲学智慧讲义01_第5页
资源描述:

《03西方哲学智慧讲义0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方哲学智慧》讲义(草稿)第一讲:导论本课程的目的和性质“智慧”(sophia)一词在古希腊的意思不仅仅代表了知识,更代表了一种批判现实和传统、发现事物本质的一种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人类最终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不仅仅使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宰,而且使人类能够认识过去和未来以及远离地球以外的事物。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历史上和今天的西方哲人的思想,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体现在西方哲学中的人类智慧的本质,通过学习进而掌握和运用这种智慧,造就更多的充满了智慧的学人,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知识能力的人,而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的储

2、存器。本课程所讲的西方哲学智慧是指体现在西方哲学史中的智慧。哲学是追求或热爱智慧的学问。由于哲学的概念源于西方,因此,学习智慧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学习西方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史。因此,本课程也可以看作是一门讲授西方哲学史的课程。我们将把西方哲学史作为人类的认识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的或者核心的部分来介绍,使学生能够从这种学习中真正能够学习到哲学的智慧。本课程将介绍能够体现哲学智慧的一些重要的西方哲学家的理论,代表这些哲学理论的哲学家至少包括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笛卡儿、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

3、谟、康德、密尔、詹姆斯、蒯因、罗素等。人是怎样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和其他的动物相比较,在最早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人还不是人,还是猿的时候,其他动物中在体力和技能方面超过猿的恐怕不在少数,而“智力”上(对外部环境反应能力上)和猿不相上下的动物大概也不少,这方面也许还有胜过猿的动物。但为什么今天只有“猿”最终才成为了地球的主宰?以生存的能力而言,今天人类似乎超过了任何其他的动物。恩格斯讲到直立行走、使用火是使猿从动物转变为人的关键性因素,但这只是人产生的外部条件。但为什

4、么其他动物包括一部分猿类并没有坚持直立行走(四肢行走似乎更为迅捷有效),也没有学会使用火,而作为人类祖先的猿却学会了用火、保存火乃至生产火的技能?我们可以说是因为作为人类祖先的这些猿类比其他动物聪明、能思考、有智慧,或者用更哲学的术语说,这些猿类的认识能力比其他动物强。这些认识能力是如何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心理学家都可以去进行研究。而哲学史则只研究猿进化到人以后、直到出现书写文字以后人类认识发展史,也就是人类后来的,真正能够称为人类智慧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人类智慧发展史其实就是哲学史

5、和科学史。本课程试图将哲学史表达为一种人类智慧发展史,即一种和科学相通的、能够成为科学之母的那种哲学的哲学史,也就是西方哲学史。因此,我们会适当地结合科学史来讲解哲学史。事实上,不少西方学者认为将西方文明和哲学与世界上其他文明和哲学区别开来的正是西方文明和哲学能够产生像牛顿力学那样的现代自然科学。这就是为什么丹皮尔写西方科学史时无法将西方哲学史撇开。同样,我们讲解西方哲学史也无法将西方科学史撇开。为什么要研究哲学史?为什么要研究人类智慧发展史?因为人类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将来的成功。人类究竟是否会因为智

6、慧而灭亡(国外有学者写文章称:人类文明是否是一个错误?)?或者会因为缺少足够的智慧而灭亡?或者因为智慧而能够避免过早而亡?如果作为人我们还在乎人类的命运10,我们都应该有兴趣去弄清这些问题。人是怎样认识世界以及怎样获得有关知识的?以往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主要靠经验归纳,而经验归纳就等于是简单的枚举归纳。如,我看到一只天鹅是白色的,第二只也是白色的,第三只也是白色的,因此,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我们以这样的经验归纳所得出的普遍概括作为演绎推理的前提,然后从这些前提中推出其他的知

7、识。如果我们只能这样的方式认识世界,估计我们人类今天依然和其他猴子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他的动物,如狗,大象,猴子,猿类,也能做这样的简单归纳。但它们今天依然生活在丛林之中,或关在动物园里为人们所观赏,或成为人类的宠物。至少,如果我们仅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世界,我们不会达到牛顿力学的认识水平,我们今天所取得的大部分的科技成果恐怕就不可能存在。人类主要是以假说推理的方式去认识世界,然后借助于经验去验证假说,逐步认识世界的。所谓以假说推理的方式认识世界,是根据经验观察提出一个猜测,以解释所观察到

8、的对象,这种猜测和所解释的现象之间通常都有逻辑蕴涵的关系,即有着一种必然联系的关系。这种猜测通常不是通过简单枚举归纳而来,也很难为简单枚举归纳规则所解释。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因吃了一个色彩鲜艳的蘑菇而死去的时候,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个蘑菇有毒。当我们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的海滩上发现一块手表时,我们会断定一定有人来过。当我们在实验室观察到某种现象时,我们认为这说明某种基本粒子一定存在。我们的解释也许会有错误,但我们希望找到能够说明我们所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