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教学生成思想探析

孟子的教学生成思想探析

ID:11488626

大小:3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2

孟子的教学生成思想探析_第1页
孟子的教学生成思想探析_第2页
孟子的教学生成思想探析_第3页
孟子的教学生成思想探析_第4页
孟子的教学生成思想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的教学生成思想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孟子的教学生成思想探析  【摘要】教学生成(生成性教学)强调师生基于课堂情景的多变性,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运用对话与交流实现教学中意义的不断创生,体现的是一种从预设性到生成性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学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参与中建构着自身,实现自我的转化与生成,是一种师生共同的精神建构。教学生成思想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中国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孟子思想中蕴含着教学生成思想,其思想仍对现代教育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学生、教师、教学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关键词】孟子;教学生成;探析  中图分类号:

2、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33-04  一、教学生成的内涵  《辞海》对生成的解释是“变易”,即“自然形成”,即对“无”的否定或对“有”的“否定之否定”。如,周易概括说“天地之大德为生”,这也是周易或中国教育哲学的核心思想。“生成”所强调的就是一种事物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1]因而,生成也即事物创生、创造的过程和结果。教学生成又称为生成性教学,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多数研究者从认识论、方法论和解释学的视角阐释其内涵,他们认为教学生成(生成性教学)强调师生基于课堂情景的多变性,

3、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运用对话与交流实现教学中意义的不断创生,体现的是一种从预设性到生成性思维方式的转变。[2]教学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参与中建构着自身,实现自我的转化与生成,是一种师生共同的精神建构。教学生成分为“静态的教学生成”和“动态的教学生成”,前者主要是指在教师讲授,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并建构自身,实现从“生”到“成”而获得个体知识的过程;[3]后者指基于课堂教学情景,师生在共同参与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合作所进行的精神建构,实现自我的生成。孟子的教学生成思想既基于静态的教学生成,也有动态的教学生成。孟子教学生成思想

4、对当代的生成性教学具有较大的启示和指导价值。孟子的教学生成是“内发性”的,强调自身的生成主要在内心的修养。  二、孟子教学生成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核心  孟子教学生成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其著名的“善端说”,而其理论核心则指从这四个“善端”出发而进行的“扩充说”与“尽心说”。从孟子主张人性善而言,其教学生成思想是静态的,而从其“扩充说”与“尽心说”来看,孟子教学生成思想则是极具动态性的。  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但没有说明“性”的性质是善或是恶。孟子首倡“性善论”,认为“仁义礼智,非有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

5、子所说的性善并不是人生来本能就是善的,而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是善的,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人有此“善”。更为重要的是,孟子认为这种善极为脆弱,仅仅是一种“善端”,发扬扩充得好,就会长成大善,这就有了生长性或生成性;而如果忽略它,不去发扬扩充它,则它有可能沦落泯灭丧失成与它相反的东西,这就是恶或被孟子称为“放心”的东西。人性中有四个善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人性与四端相对应的“四心”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就是孟子的“善端说”

6、。  接下来,他更进一步论述说:“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公孙丑上》)。意思是人仅仅有四个“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对善端扩而充之才能成为“大丈夫”。“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足以大、足以顶天立地、有浩然之气、凛然不可犯;……然而这一系列大善的获得,却是由最初的“四端”逐步发展、生成而来的。孟子将这个渐进的生成过程也叫做“集义”的过程;还把之深刻地命名为“求放心”。“学问之道无他也,求其放心而矣。”(《告子上》),“四心”提供了人学习的可能性

7、,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需要教育和学习发挥作用,这就为教学的生成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通过学习构建自我达到“求放心”的境界,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自我的生成。在这里强调一点,“善”是一种理念,孟子“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性善并非偶然,人的生成是创新发展的过程,他认为“善”就是创造。此即孟子的“扩充说”,或叫“集义说”、“求放心说”。  孟子的认识论和学习论是其“尽心说”,认为尽心是知性、知天的基本方法。“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上》)。尽心则“万物皆备于我矣。”既然一切事

8、物都具备于我心中,而我心之本能又是善的,尽量发挥我的本心,扩充我的善性就能知天了。[4]这里的天就是仁义礼智诸道德观念。强调“尽心”,“动心忍性、存心养性”,要发挥心的主观能动性。正如伏维纳古所说:“伟大的思想来自于我们的心。”孟子强调的是“内发说”,强调的是内求,但是这种内求又是建立在自己用“心”积极思维基础之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