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经济伦理思想探析_0

孟子经济伦理思想探析_0

ID:9318874

大小:505.50 KB

页数:336页

时间:2018-04-27

孟子经济伦理思想探析_0_第1页
孟子经济伦理思想探析_0_第2页
孟子经济伦理思想探析_0_第3页
孟子经济伦理思想探析_0_第4页
孟子经济伦理思想探析_0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经济伦理思想探析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孟子经济伦理思想探析1、相关定义1.1、福利概念的历史演变对于福利的定义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解释,其所包含的伦理意义也不同。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们就有了原始的福利概念。在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到8世纪),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已记载了交换的不公平所引起的人们的福利变动:用牲畜代替货币,1个女奴等于4条公牛;1个铜制的三角鼎等于20条公牛。这时,人们把福利理解为对土地及其牲畜的占有多少。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对福利概念也作了解释。他认为,在根据正义原则组织国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于他的天性的职务。这里面有如下几层含义:

2、一是适合天性的职务蕴含着人性的满足和精神福利获得与实现;二是从使用价值角度来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人们专心致志地做一种合乎他性情的工作必然生产出较多和较优的产品,这样的结果必然会从总体上增加宏观福利和在微观上增进个人福利;三是柏拉图以他的分工学说为基础勾画的”理想国家”的组织构造在今天看来是以福利最大化为基础的。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伦理学》一书中论述了公平这一道德范畴时表明了他对商品价值形式的天才见解。亚里士多德在论公平和按比例报答时写到:”假设甲是一个建筑者,乙是一个鞋匠。甲创造出来的是一所房屋,乙创造出来的是一双鞋。那么建筑者必须从鞋匠那里获得一双鞋,并且必

3、须把自己的产品给他作为报答。如果商品之间有了比例的均等,互惠的行动就能发生。否则,交换就是不平等的,不能进行的。”〔13j’24庇古福利经济伦理思想探析罗马时期的经济福利思想,显然比古希腊又进了一步。重点应该指出的是:早期的基督教反对富人的剥削,宣传基督会再次降临人间并建立人人平等、普遍幸福的千年王国,表达了人类追求福利的普遍愿望;早期的基督教社团实行财产公有和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为后来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和国家制订福利分配方式提供了依据和做法;基督教最著名的思想家奥古斯丁就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奥古斯丁说:我知道有这样的人,即当购求抄本时,看见卖主不知道抄本的价值,

4、而他却自然而然地给与卖主以公平价格。他在这里所说的公平价格是指不受市场约束的(即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平均价格,也有人将其称为真正价格。由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的不发展,这个思想没有得到论证,但却被中世纪时的阿奎那所继承并予以发展。他说:”公平价格是取决于从物品所得到的利益的大小,也就是由物品的效用决定的。”他又写道:”可出卖的物品的价格,不是取决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而是取决于它们对人的用处。”.〔13]p拐阿奎那把公平价格解释为商品与商品或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均等,即效用的均等。’这就表明,阿奎那在一定程度上把福利等同于效用,这在庇古的福利经济中也有所体现。到了边沁、穆勒那

5、里,他们从伦理学(哲学)角度对效用又赋以新的含义。在前面也有所阐述。他们把道德归结为快乐和痛若的计算,并把这称为”效用原则”(或功利原则,功用原则)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他们认为:凡是能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行为,就是正义的行为。并认为这一原则是社会的道德标准,也是国家立法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在他们看来,效用已经可以用具体的数量来计算和分析了。从此可看出,福利经济学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后关于平等理论的延伸,已经发展到约翰.穆勒的正义理论的研究,而杰文斯在把边沁的”效用原则”用于价值学说时,应用微积分求出效用的最大数值,使道德概念”最大幸福原则”具有数量内容

6、,不能不说为福利经济学在规范分析中含有实证分析开了先河,这同时也进一步说明福利经济学是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统一。1.2、”义”、”利”概念含义义、利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义的繁体字从羊从我,意味着以强力捍卫美善祥和之物。”我”转化为第一人称后,”义”就演化为自己的威仪,即威严而得体,是体现在人的言行举止等方面的令人敬畏、引人效法的外在尊严,结合原有的美善意蕴,使义具有外在的尊严和内在的价值合理性的道德准则的普遍意义,在古汉语中”义”与”宜”、”谊”等词的含义一致。利,在甲骨文中表示用刀收割谷物,后来引申为物质利益、利益和功利等。利、义反映了人作为生命有机体存在

7、和社会存在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追求,两种价值本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蕴涵于人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早在孔子、孟子之前的夏朝、商朝,就出现了义、利概念的萌芽。在《尚书盘庚》中就有”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意思是说,先王不安自己所住的都邑,而是考虑臣民的利益而迁徙。西周时,周公”明德慎罚”思想的指导下,周人十分重视道义在治国安民中的作用,《尚书洪范》中明确提出”遵王之义”的政治原则。可见,”义”在周代统治阶级的思想中已经存在。春秋中期,义、利概念进一步明确起来,《左传昭公十年》中记载了晏子说的一段话:”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