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张季鸾新闻 思想论文

谈论张季鸾新闻 思想论文

ID:11229090

大小:6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0

谈论张季鸾新闻    思想论文_第1页
谈论张季鸾新闻    思想论文_第2页
谈论张季鸾新闻    思想论文_第3页
谈论张季鸾新闻    思想论文_第4页
谈论张季鸾新闻    思想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论张季鸾新闻 思想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论张季鸾新闻思想论文论张季鸾新闻思想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张季鸾新闻思想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大公报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张季鸾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报刊评论家和独立报人,被誉为“文人论政”的典型。在30年的报人生涯中,他特别注重记者道德理由的深思,形成了富有创见和特色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始终坚持“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倡导做一个真正独立的报人;提倡自由与责任并重,强调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应该牺牲个人自由;继承和发扬“文人论政”的传统,认为报人要

2、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与抱负;提倡记者应有公、诚、忠、勇的道德品质,以完成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使命。  关键词:张季鸾;新闻;大公报;四不方针;文人论政  张季鸾(1888~1941),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报刊评论家和独立报人,与黄远生、邵飘萍并称为记者中的“民初三杰”。1926年,他与吴鼎昌、胡政之合股接办了日趋衰落的天津《大公报》,任总编辑和副总经理,主持《大公报》笔政达15年之久,开创了《大公报》一段新的辉煌的历史。他一生本着新闻救国、言论报国的理想,在报坛耕耘了30年,撰写的政论时评,在当时产

3、生过广泛的影响,被誉为“文人论政”的典型。1941年因病在重庆逝世后,国共两党都发去唁电表达哀思,对他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周恩来在唁电中称之为“文坛巨擘”、“报界宗师”{1}。张季鸾之所以成为当时中国报坛的一代“宗师”,与他的新闻思想及其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张季鸾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者要有独立办报的精神  后人在论述张季鸾与新记《大公报》的时候,都会重点提到《大公报》著名的“四不”方针,因为它既是新记《大公报》办报的指导思想,也是《大公报》报人的新闻追求。1926年9月1

4、日,在新记《大公报》出版的第一期报纸上,张季鸾以“新记公司大公报记者”的笔名发表了《本社同人之旨趣》,首次提出了《大公报》新的办报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文章解释说,所谓“不党”是“本社对于中国各党阀派系,一切无联带关系已而。不党非中立之意,亦非敌视党系之谓……吾人既不党,故原则上等视各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  “不卖”就是“声明不以言论作交易。换言之,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收政治方

5、面之入股投资是也。是以吾人之言论,或不免囿于知识及感情,而断不为金钱所左右。”  “不私”就是“本社同人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  “不盲”是指“随声附和,是曰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祥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与事实,是谓盲争。吾人诚不明,而不愿自陷于盲”{2}。  当然,“四不”方针并不是张季鸾个人的观点,而是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共同的思想主张,是他们共同商讨后由张季鸾执笔成文的。还在新记公司《大公报》创办之初,

6、他们三人就有5项约定:(1)资金由吴鼎昌一人筹措,不向任何方面募款。(2)三人专心办报,在三年内不担任任何有奉给的公职。(3)由吴鼎昌任社长,张季鸾任总编辑兼副经理,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4)由三人共同组成评论委员会,研究时事理由,商榷意见,决定主张,文字分任撰述,张季鸾负责整理修正。意见不同时,少数服从多数,三人各不相同时,服从张季鸾。(5)张季鸾、胡政之以劳力入股,每届年终,须由报馆送与相当数额之股票{3}。  他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办法与主张,是因为他们认为,民国以来,中国报界萎靡不振的根本理由

7、是报人的依附性太强。1923年,张季鸾在《新闻报三十年纪念祝辞》中就曾指出:“中国报界之沦落苦矣。自怀党见,而拥护其党者,品犹为上;其次依资本为转移;最下者,朝秦暮楚,割售零卖,并无言论,遑言独立,并无主张,遑言是非。”{4}吴鼎昌也认为“一般的报馆办不好,主要因为资本不足,滥拉政治关系,拿津贴,政局一有波动,报就垮了。”{5}他愿意拿5万元钱作本金,宁愿赔光,也不拉政治关系,不收外股,坚定不移的要办一份独立不倚的报纸。  《大公报》提出的“四不”方针,其思想核心就是“独立”二字。不拉政治关系,不受外

8、人资本,不谋私人利益,“不盲从、盲信、盲动、盲争”,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都能独立自主。张季鸾认为,“做记者的人最好要超然于党派之外,这样,说话可以不受约束,宣传一种主张,也易于发挥自己的才能,更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6}。有学者评论说:“‘四不主义’的提出,第一次表明中国职业报人独立意识的觉醒,是中国报纸摆脱政党报刊,跳出纯粹商业目的,进入更高的独立报纸阶段,是中国报业现代化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牌。”{7}虽然早在“四不主义”提出之前,中国报人就已经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