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女杰张竹君媒介形象考察

近代女杰张竹君媒介形象考察

ID:1110172

大小:923.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07

近代女杰张竹君媒介形象考察_第1页
近代女杰张竹君媒介形象考察_第2页
近代女杰张竹君媒介形象考察_第3页
近代女杰张竹君媒介形象考察_第4页
近代女杰张竹君媒介形象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女杰张竹君媒介形象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4卷第2期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月Vol24,No2JournalofWen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Mar,2011近代女杰张竹君的媒介形象考察张朋(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张竹君是清末民初颇具影响的女性社会活动家,当时报刊对其进行了持续的形象塑造。1902年马君武的《女士张竹君传》塑造的“女豪杰”形象在媒介中呈现并广泛传播;1904–1905年张竹君扶植女界的“实行家”形象深入人心;1911–1912年媒介塑造了她“战地女医生”的形象。张竹君媒介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2、既有舆论界精英塑造时代新女性形象的启蒙诉求,亦可见形象主体自觉地进行媒介运作的痕迹。不同媒介形象展现了张竹君身份的多重面向,却有共同的摆脱家庭走向社会、具有独立意识的新时代女性的特质。关键词:张竹君;传播媒介;媒介形象中图分类号:G219.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555(2011)02-0109-06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1.02.019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张竹君是清末民初杰出女医士,也是当时颇具声望的女性社会活动家。冯自由对其予以高度[1]37

3、评价:“凡言清季之女志士,不能不推广东女医士张竹君为首屈一指。”她早年居住风气开放的广州,办医院、学校,关心社会公益,在地方颇有影响;后迁居上海,创办女子兴学保险会,推动女性社会教育;创办女子手工传习所,主张通过女性参与实业以求经济独立。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张竹君立即在上海组织发起中国赤十字会参与武汉等城市的战地救护,比中国红十字会更早地投入到战地救护行列。辛亥革命后,她从事医疗、慈善事业,最后于1964年病逝于上海。作为中国近代为数不多的杰出女性代表,当时报刊对其社会活动及言行事迹关注广泛且持续不断,逐步塑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张竹君

4、新女性形象。本文从媒介形象运作为切入点,展现不同时期媒介塑造张竹君形象的特点,进而对近代女杰张竹君的言行事迹作一考察。一、中国“女豪杰”:1902年传播媒介中的张竹君形象1879年,张竹君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其父曾任显宦。1900年,张竹君“以优等毕业”于美国教会办的博济医院附设之南华医学堂,遂悬壶济世,于广州创办褆福医院和南福医院;同[1]37-38时,创设育贤女学校,“为全粤女学之先声。”作为已经觉醒的近代知识女性,张竹君的志向并不止步于行医、受业。她在医室之外,复设[2]1福音堂一所,常在周末登坛讲演,“每讲学时,未尝不痛惜抚膺,

5、指论时事,慷慨国艰也。”她对地方事务颇多用心。1904年,广州流行霍乱,她的建议被当局采纳,数周时间之内当地疫情[3]即控制下来。张竹君言论行事在当地颇引人注目,且竹君“尤善交际”,一时间地方绅商名流、[1]37-38学界志士多奔走其门。在粤求学的马君武亦在此时与之交往,“予以辛丑秋羁广州,闻竹君贤,往见之。竹君辄纵言中国男女隔绝之害,及自己办事之方针及历途。予大奇之,乃遍述之于收稿日期:2010-01-24作者简介:张朋(1985-),男,安徽肥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国新闻史110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6、第24卷第2期[2]1[1]39同志。”此后,马君武常到福音堂听其演说,从而“渐露爱慕之意”,写法文求婚书向她示爱。[1]39尽管马君武的求婚因竹君“以素持独身主义一语拒之”而未果,却促成了一篇使张竹君获得全国声誉而流布广泛的报载文章。张竹君媒介形象的最初呈现与马君武著《女士张竹君传》的形象定位及报刊的反复传载密切相关。1902年,离粤赴日本留学的马君武作《女士张竹君传》,唤醒中国女性觉醒的张竹君“女豪杰”形象首次呈现于媒介:“竹君者,诚中国之女豪杰,不可不记录其言论行事,以唤起中国[2]1二万万睡死腐败妇女之柔魂也。”传文对张竹君的言论行事

7、记述尤详。针对列强环伺的清末社会兴起的革命浪潮,传文强调张竹君独特的看法:“今日主张革命者,诚豪杰”,但主张革命者“徒求效验而已,无造原因者”,“吾侪今日之责任,在输入泰西政法、格致等等美新之学术”以造革命之因;对于当时社会兴起的女权思潮,她认为“女人不可徒待男子让权,须自争之”,其争权之法,“不外求学”,而所求之学“又不当为中国旧日诗词小技之学,而各勉力研究今日泰西所发[2]2明极新之学。”总之,马君武作此文,虽有旧情难舍的因素,有其传文所附赠竹君的诗为证:“莫怪初逢便倾倒,英雄巾帼古来难”;但塑造具有启蒙意义的新女性形象是其主要目的:“岭

8、云万重,将为一弱女子开拨之。须眉男儿,据中国三千年来特尊重之体格,占今日中国特高尚之地[2]3位者,可不奋起哉,可不奋起哉!”此时的马君武是译介女权思想方面的权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