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师范生教育与就业状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范生教育与就业状况研究组员:连荣豪黄志崇李华丹赖丽美李丽苗李琳赖燕梅李泽冰廖燕璇林丽娟摘要:近年来,师范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造成师范生就业难问题是社会、学校及学生各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新形势,师范院校应从各个方面加强师范生教育,师范生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转变就业观念,尽快适应新的就业方式,以促进充分就业。关键词:师范生就业严峻素质师范生教育一.当前师范生就业状况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大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而
2、也带动师范生人数的急剧增长。根据这样一组数据:2010年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万,但由于近年来城镇中小学校合并数目较多,教师需求量锐减,导致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30万。就广东而言,2007年毕业的本、专科师范类学生达2.8万人,比2006年增加4000多人,长期吸纳应届生造成师资已接近饱和,同时珠三角地区学校近年来加强了对外省毕业生的引进力度,岗位竞争因此更加激烈。珠三角部分地区教育调整,部分学校合并后产生的富余教师将进入到师范类的就业大军中,珠三角对应届师范生的吸纳能
3、力不可避免地大幅下降。这无疑向我们显示出师范生的供给远远大于社会需求,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已经十分严峻。据韩山师范学院就业办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9年,韩师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都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可见韩师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二、师范生就业形势严峻原因分析造成目前师范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师范生自身的观念原因。1.就业供给压力过大与就业需求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199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作出高等教育大扩容的重大决策,中国高等教育由此从“精英教育”
4、迈向“大众化教育”,其中师范生的增长更是迅猛,师范类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的全面开放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将出现人力资源数量过剩的压力。据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GDP每增长1%,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90年代后,经济每增长1%,却只能提供80万至100万个就业机会。经济增长给就业机会带来的拉动力量越来越小。作为师范类高校,由于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在这几年来备受学生追捧,这种就业供给压力与需求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2.限
5、制政策让师范生就业“雪上加霜”人事部2006年发布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用工制度改革,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公务员实行“逢进必考”6的原则;事业单位在编制范围内,实现全员聘用制。入职考试虽然体现了公平原则,但影响了学校用人自主权和招聘应届师范生的积极性。此外,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还将逐年提高。近年来,各地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对高校毕业生进入进
6、行限制。用人单位对师范生学历、毕业学校要求普遍门槛较高,仅从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来看,要求学生学历是研究生,毕业院校是“国家211重点建设院校”的占了多数。3.师范生就业观念不当师范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自身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造成的。许多师范生还存在“天之骄子”的思想,认为“皇帝女儿不愁嫁”,就业时盲目挤往高层次、高收入和大城市的单位,而对于人才需求量较大的边远地区、民办学校却不屑一顾。据统计,广东2007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06年增加5万人,可能突破27万人,但是预计将有
7、42万毕业生在广东择业。此外,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也成为普遍现象,但是目前很多师范生仍存在“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想法,没有认识到就业是个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对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也并不规范,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很难适应日益发展的就业工作需要。不仅如此,造成师范生就业严峻的主要原因还与师范生本身的综合素质相关。三.我国师范生的综合素质现状1.现代教育理念模糊。相当多的师范生对新课程的理念比较陌生,对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似是而非,浅尝辄止。实习生在教学中
8、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未能把握素质教育的真谛。即便一些实习生和新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有一定的理解,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也未能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效果。2.教育科学知识及技能存在欠缺。不少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本学科专业知识就可成为合格教师,对教育学科不重视,致使一些学生教育科学素养和技能欠缺,无法以科学的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另外,他们对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缺乏深入了解,加上缺乏相关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必要的方法训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严重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