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23380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构建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民族文化观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民族文化观论文摘要:具有民族风格的自主设计和自主品牌,在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有着越来越中的角色,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应从教育抓起,充分挖掘本民族的文化形态,以适应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流。本文从传统民族文化摘要:具有民族风格的自主设计和自主品牌,在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有着越来越中的角色,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应从教育抓起,充分挖掘本民族的文化形态,以适应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流。本文从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中提取适应于当代设计教育的本源哲学观念,初步建立民族文化观在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理论框架导向和理论研究点。关键词:设计;教育;民族文化自前人以来,我们一直在复制
2、与传承传统的文明,目的就是从古代传统的文明中借鉴智慧,为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物质或非物质的精神文明,历史发展到今天,各个行业的细化以及分工,需要我们根据行业的、时代的背景来重新诠释早期的传统文明。今天,在艺术领域内,人们受到世界经济文化融合的影响,教育领域所呈现出来的是全盘西化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文化营养没有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凸显出来,尤其是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的文化背景下更彰显出其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教育根本入手,把早期传统的民族文化精髓渗透到我们的教育中来,塑造符合本土个性化的教学理念。从而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的背景下提升本民族的传统设计观和设计教学理念。适应
3、大的艺术潮流。一、构建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天人合一”论中国早期的先秦时期,就对“天人合一”的概念有过阐述,它的核心问题其实是用来解决天和人的哲学命题,从先秦时期开始到后来,对中国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中国早期对人与天的研究基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的,一是以老庄为代表的服从自然说,一是以荀子为代表的征服自然说,二者虽然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形成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但都没有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周易大传》为代表的天人协调说,以及后来多位哲人对其的重新拿论证和补充,最终形成“天人合一”的论点。在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如何把“天人合一”理论合理的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体系,是建
4、立民族文化观教学框架的关键。在201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艺术学独立为第十三个学科大类,艺术学下设四个一级学科,其中包括艺术设计便是其一,如何在这个一级学科下建立这种理论框架或是理论研究点是目前较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天人合一”论在艺术设计领域主要应涉及到2个层面,一是理论思维阐述点,也就是在艺术设计教学及专业教学中,设计目的和设计切入点均可以以“天人合一”的理论来进行切入,从而来提升设计目的的厚度和广度,这一点在艺术设计二级和三级学科及专业中均可涉及。二是更为细化的专业教学强调,“天人合一”论主要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命题与专业衔接更为紧密的专业中,强调“天人合一”论
5、。如,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家具设计等学科和专业领域。通过在专业和教学中安排课程或课程中加入理论的方法,把“天人合一”论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去,把当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观合理的结合起来。二、构建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中和为美”论关于“和”的命题概念,应该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儒家的学说中,它体现的是儒家学说的根本,主要体现了人应具有包容的心理,具有了包容的心理势必繁衍多样性,呈现多元的社会状态,和所解决的就是平和多元的问题。扩展到艺术领域内,需要对不同文化状态下的艺术形态进行综合,尤其是要解决某些艺术领域内形式与内容的相融合性。如果过分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和。在传统的哲学观念中
6、,早期关于“中和”是独立开来的,这两个概念最开始是进行独立阐述的。他是民族哲学中较为重要的2个概念。“中”强调的是“适当其时”与“恰如其分”,儒家往往也强调“中”与“时”的统一。“和”中强调的是“协调差异达到和谐一致”,所以,最初这个两个哲学命题点,将“中”与“和”联系在一起的概念是在《礼记?中庸》所阐述的。强调“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早期的“中和为美”论影响着我国传统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本源哲学的精髓所在。理解了概念的基本阐述,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如何适时的强调“中和为美”论,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因为,受到当代艺术设计观念的影响,夸张、对比等较为极端艺术手
7、法的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较广,与“中和为美”论在教学中可能会有悖,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科门类及其属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渗透,简单一些说,在适用于“中和为美”论的专业中可加大教学力度。如在表现适合国人传统情绪的作品中可以“中和为美”论来进行观点切入,而在需要张扬表现的作品中可能此类的表现主题就不要过分的宣扬了。所以说,主题确定方向。这一点在设计教育中应合理的把握。三、构建艺术设计教育中“有法”与“无法”的辩证关系论早期的艺术家和理论家对于“有法”与“无法”的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