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课程教学案例及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课程教学案例及分析

ID:10913766

大小:14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08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课程教学案例及分析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课程教学案例及分析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课程教学案例及分析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课程教学案例及分析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课程教学案例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课程教学案例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课程教学案例及分析目录1.因材施教方法(第三章)2.精神助产术(第四章)3.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第六章)4、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第六章)5、思想预测方法在大学生实习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第六章)6.中学生葛红同学的问题(第七章)7.留学生卢刚事件(第七章)8.郭明义:做雷锋传人建和谐社会(第九章)9.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第九章)10.大学生村官(第九章)11.海尔人的一种文化理念(第九章)12.新兵营“网”事纷纷(第九章)因材施教方法《论语•先进》记载,子路和冉有曾分别

2、向孔子请教关于“闻斯行诸”的问题,孔子提醒子路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对于冉有,孔子则鼓励道:“闻斯行诸”。其学生公西华对于孔子的两种不同回答感到不解,便向孔子请教,孔子解释道:“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此处的一“进”一“退”,便是因材施教。二是对智能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认为智能在中等以上的,教育者可以引导告诉他高深学问;智能在中等以下的,教育者则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三是对年龄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孔子说:“少之时,

3、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就是说,不同年龄的人易犯不同的错误,教育者应据此对他们施以内容不同的防范教育。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思考讨论.结合材料,用第三章中国古代

4、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思想及其当代传承的内容中孔子因材施教方法的方法,分析上述案列。分析思路首先,注重掌握受教育者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实际情况,这是因材施教的必要前提。其次,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这是因材施教的根本途径-14-南宋的朱熹对孔子施教特点的概括,他们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所谓“各因其材”,是说孔子施教非常注重因材施教。自程颐、朱熹之后,“因材施教”就被后人视为孔子的重要施教方法之一.现代教育,从理论上早已接受了这种观点,但在实

5、践中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甚少是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一律地灌输知识,至于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师不去考虑。因材施教的故事好像与我们学习为人处事关系不大,实则不然,只有老师对每个人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因材施教,才能让我们各尽其材,有所进步。所以这不仅是老师的责任,也是要求进步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要按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去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收获,获得进步。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谈话、辩论、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采取一种特殊的形式。他不像别的智者那样,称自己知识丰富,而是说自

6、己一无所知,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把问题提出来向别人请教。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弄得对方矛盾百出。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苏格拉底的观点说出来,但苏格拉底却说这个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灵中本来就有的,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才未能明确显现出来。他的作用,不过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而已。苏格拉底把最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形象地称之为“精神助产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个精神助产师,他教自己的学生时很少先给出结论,而是一步步引导他们,让他们去思考,他把这种方法叫作“精神助产”。苏格拉底

7、与失恋者的经典对话展现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与失恋者对话使自以为知者知其不知苏格拉底使他的对话者从自以为知者到知其不知通过与失恋者的对话,苏格拉底让他认识到自己并不了解真正的爱情使自以为不知者知其所知当谈话对象从自以为知到知其所不知时,他却没有失去对参与谈话者能够解决问题的信心,一步一步加以引导,从而最终推出答案,使从学生自以为不知到知其所知。思考讨论结合材料,用第四章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及其中国式借鉴的内容中方法,分析上述案列。分析思路-14-第一:苏格拉底在谈话时常采用讨论的方式,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论法来

8、表明自己的观点,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不直接指出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同时也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