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外交哲学的知识基础

谈述外交哲学的知识基础

ID:10755876

大小:7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8

谈述外交哲学的知识基础_第1页
谈述外交哲学的知识基础_第2页
谈述外交哲学的知识基础_第3页
谈述外交哲学的知识基础_第4页
谈述外交哲学的知识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述外交哲学的知识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述外交哲学的知识基础外交哲学的知识基础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外交哲学的知识基础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知识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国际秩序、国际关系、国际社会等本身不会成为知识的对象,不会在知识学作用上得到价值中立的处理。这一学术传统,或说教条主义观念显然支配了1949年以后的外交思想的发展。到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响。  于向东:我们可以把这些传承统称为外交哲学的知识传统:即国际秩序及其知识在外交哲学中居于从属的位置,它只能透过某[文章导读]本刊曾于2012年8月刊组织过“反思中国外交哲学”的讨论,刊发了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主办的《大观》杂志编委

2、于向东、施展二位关于外交哲学的对话,文章针对新中国1949年建国以来的外交传统及其神秘主义流弊,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本次对话是上次的继续,两位通过对话剖析了在大航海时代以降的现代国际秩序及其制度和知识基础,是如何生成和不断变化重组的。文章意在为当代中国的外交知识更新,打开视野,更新思想策略。  外交哲学知识传统及其局限  施展:我们上次谈到中国外交哲学的三次转向,以及在这三次转向之后中国在邓小平时代正在进入一个世界主义的过程。我们还进一步谈到,当下的中国,正面对着对世界秩序理解的知识危机。  于向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不论是我们奉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外

3、交战略,还是毛泽东在后来发动的两次外交哲学转向,都建立在对世界秩序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基础上。马克思对工业革命后的世界秩序有着极为深刻的分析与批判,他把这个秩序作为工业资本主义内在逻辑的延伸,是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秩序的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的设想中,这个秩序将在一场深刻的内部革命中,被共产主义秩序所替代。革命完成之后国家将不复存在,因此在这个新秩序中,所谓国际秩序将不复存在。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关于旧秩序的知识是一种批判的知识,关于新秩序的知识中,没有国际秩序的知识。这是马克思学说体系的一个知识学上的特征。以前我们不重视国际秩序的知识基础,所以也没有注意到马克思学说的这个特征。 

4、 施展:今天我们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史观研究,也不由得赞叹其理论格局之宏大,因为他们的理论前提不是以国家为单位的,格局自非一般的只关注国家内部理由的理论可比。但其处理一国内部的法权理由就常常不大灵光。长于全球、疏于国家,这是马克思理论的特点。布尔什维克期盼通过十月革命来引爆各国无产阶级连锁大革命,最终带来一个“无产阶级世界共和国”。但革命胜利后,列宁却发现连锁革命并未爆发,国家还将长期存在下去。他及其继任者仍需要处理国际秩序,这就面对着重建外交知识的任务。  于向东:列宁在1920年初才意识到,世界革命是长时期的。他开始从革命战略深思各种国际势力之间的关系,这接近于一

5、种关于国际秩序的知识。但这完全是从革命战略出发进行的一种观察与深思,国际势力及其关系本身并非列宁的知识对象。这是从列宁以后共产党人关于国际理由的知识活动的又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后来在斯大林那里演化为一种教条主义,给苏联带来极为严重的国际关系灾难。  斯大林在1930年初期逐步发展出“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乐观预测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他依据这个理论,对当时的国际状态做了判断。于是对苏芬战争、苏德条约、波兰理由,以及对二战的预测都出了大理由。二战当然有很多成因,但斯大林对国际危机的教条主义态度是其中重要的因素。至少,他的教条主义让苏联人民付出了不必要的惨重代价。  施展:

6、但战争最终胜利了,这个教条主义的危害就被掩盖过去了。  于向东:不仅是被掩盖了,在苏共的精心编织下,这个教条主义差不多变成了卫国战争胜利的条件之一。教条主义进一步地变成僵化的、不可指摘的党的基本理论。斯大林从这个教条主义出发,在战后制订了同美欧资本主义国家阵营进行竞争和决战的国际战略。  马克思著作中,关于国际理由的讨论也不少,但明显地带有欧洲中心主义色彩。以今天标准看,还带有种族主义色彩,因为马克思眼中历史前行的动力是欧洲的工业发展。而在列宁、斯大林这里,国际理由只是革命战略的组成部分。这就是1949年我们接受到的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理论。  施展:在这种学术传承的线索上

7、,国际秩序、国际关系、国际社会等本身不会成为知识的对象,不会在知识学作用上得到价值中立的处理。这一学术传统,或说教条主义观念显然支配了1949年以后的外交思想的发展。到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响。  于向东:我们可以把这些传承统称为外交哲学的知识传统:即国际秩序及其知识在外交哲学中居于从属的位置,它只能透过某种既定战略加以认识和积累。它包含了一种逻辑冲突,即作为知识对象的国际秩序已经预先被革命战略或国际战略定义,对它的认识不是知识性的,实质变成了对战略本身的复述。由此,它变成一种自我证实的同义反复。战略顺利了,说明知识的胜利;战略失败或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