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乐记》审美情感论的哲学解读

谈述《乐记》审美情感论的哲学解读

ID:23004411

大小:5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2

谈述《乐记》审美情感论的哲学解读_第1页
谈述《乐记》审美情感论的哲学解读_第2页
谈述《乐记》审美情感论的哲学解读_第3页
谈述《乐记》审美情感论的哲学解读_第4页
谈述《乐记》审美情感论的哲学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述《乐记》审美情感论的哲学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述《乐记》审美情感论的哲学解读《乐记》审美情感论的哲学解读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乐记》审美情感论的哲学解读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情感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乐记》对音乐中的情感表现持“中和为美”的观念,音乐的中和不止是人与自然、人与他者的和谐,更重要的是音乐情感本身的和谐与情感生命的解放。《乐记》的“德音为乐”说主张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在音乐艺术形式中的融合无间。强调艺术的道德价值、社会使命与审美价值的合一。  关键词:审美情感:情乐同构;中和为美;德音为乐  1004-7387(2010)03-0071-03

2、    儒家哲学在某种作用上说即关于人的哲学,它关注人的存活作用与境界,儒学的最终追求即成人。与此相同,儒家美学珍视人的情感在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认为人的情感的抒发是艺术之为艺术的根本所在。作为《礼记》重要篇章之一的《乐记》可以说是体现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对审美情感在音乐美的生成中的作用、审美情感本身的和谐、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的美善交融的关系等方面均作了分析,形成了《乐记》的审美情感论。儒学的形成缘起于对三代礼乐文化的阐发,儒家美学对礼乐的情感性更是推崇有加,认为离开人的情感的音乐便不是音乐。自孔子始,儒家便形成了重视音乐内在之

3、情的传统,视情感为音乐的作用本源。《乐记》更是在此基础之上将这一传统发扬广大。探求礼义乐情是《乐记》文本的深层结构。    一、情乐同构    《乐记》审美情感论认为音乐与情感是同在而同构的。《乐记》一章中最具本体论色彩的地方正是对作为审美情感的“乐情”的分析与阐发。“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人类普遍的、不可或缺的情感是音乐艺术(包括诗、歌、舞)的真正本源,失却了情感的音乐便不成其为音乐。因为它失去了存在的最终作用。因为,从人学的视角来看,情感乃是人的感性生命之一。而感性又意味

4、着人的存活的个体性。是对个人存在的独特价值的体现。  《乐记》认为审美情感是音乐艺术的根本,音乐正是在情感的推动下产生的,正是情感的力量推动着人的普通声音向着音乐审美的方向奔去,向着艺术的世界升腾。《乐记》认为音乐的本源在于人的情感世界,即所谓“乐由中出”。人在其感性的生活世界当中仰望苍天,俯视大地,与他人相交往,或喜或悲。自然、社会、他人也就自然成为孕育情《乐记》审美情感论的哲学解读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感的源泉。人的内心有感于外物、在外物的激发之下生发出相应的情感,情感表现于人的声音之中。声音进而按照音乐节奏、旋律等形式美

5、的规律“比音而乐”,再加上千戚羽毛的艺术文饰就成了情感充盈其中的音乐艺术。《乐记》云:“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乐中的情感是审美情感,它基于人声中的情感,但与之不同。中间有一个“比音而乐”的艺术的形式美化以及干戚羽毛的审美对象化的表现过程。人声是普通的语言表达,音乐是审美的语言。在这个音乐美生成的过程中情感由始至终以合乎美的规律推动着人由言而歌。由歌而舞,以抒发生命的力量,人性的美丽。  《乐记》认为人的情感和音乐具有某种同类同构的关系,即有什么样的情感就有什么样的音乐。反之亦然。有什么样的音乐,就能激发起人什么样的情感。“

6、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情感与音乐的同构关系不是情感与的音乐的直接关系,而是通过人的声音的中介达成的问接同构关系。乐之情经在声之情的基础之上加工、提炼,再经由诗歌的审美意象、舞蹈的干戚羽毛、音乐的形式之美的体现而生成。所以乐情是艺术的审美感情,它是来自性情深处的经过理性纯化而情理相融的人类情感,具备人类情感的普遍共相,这也是它超越不同文化而感染人类的力量所在。  音乐的内在作用全系乎人的情感的生发和情感的交流。礼乐的作用即礼乐对于人生而言所意味着的东西,它的价值的实现

7、也依赖于情感的作用。乐来自人类心灵世界的深处。乐之静是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中的情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凡俗的或粗鄙的情感,它是审美情感,它是生命冲动得到的优美化而已。所以说,《乐记》为音乐寻找的依据,发现的内在作用是人的情感,但这情感不只是单个生命体的情感的偶尔的生发、转瞬即逝,而是“性”与“情”的合一,是发自人性深出的至情,即性情,是性全部化作了情,是情全部溶于性中。  《庄子·马蹄》篇云:“性情不离,焉用礼乐。”这是对违离人情、人性,日益丧失其内在作用而日发形式化的生命干枯的札乐外壳的批判。这种“礼乐”儒家谓之“仪”。与仪不同,《乐记》中所

8、言之礼乐是基于人类情感并以情感为内在生命的礼乐。《乐记》把音乐视为“情之不可变者也”的思想,从某种作用上说,与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的情感形式理论精神相通。朗格认为情感与形式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