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70757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校际联动模式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校际联动模式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研究摘要:校际联动有效地实现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交换、整合、优化,起到高职院校间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合理、办学互惠互利的作用。通过建立互聘教师的校际合作机制、互认学分的课程互选机制、互通交流的资源共享机制和互补优势的示范合作机制等四大机制,克服各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困境,提升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合理规避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办学风险,提高物联网应用技术优势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推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国8/vie
2、 关键词:校际联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资源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1009-3044(2017)06-0196-02 物联网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其发展受到了物联网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地制约。高职院校作为对接产业发展,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源头,推动物联网技术跨越式发展,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是其重要责任。[1]教育部自2010年开始,首批设置了30所物联网工程专业,2011年全国各地方高职院校也陆续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然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增专业,具有专业建设起点高,知识体系
3、前沿性强,实验室建设成本大等特点,导致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积极性明显低于本科院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推广,高职院校在物联网专业建设方面也因校情的不同遇到各种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亟待建立一种充满生机、平衡发展、开放合作的教育生态系统,培育以共同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教、学、产、研和社会服务协作群体,发挥集聚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互惠互利,促进高职院校立体化良性发展。[2] 1互聘教师,建立校际合作机制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行“双师型”教师互聘,有利于缓解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师资结构性短缺的状况,实现物联
4、网应用技术专业师资源共享。互聘教师的实现,首先要增强校际互信,确保各方信息对称,评估合作伙伴的预期贡献及投入的努力程度。其次要成立牵头联络协调的组织机构,制定合作各方共同遵守的章程、协议,建立合作行为准则。第三要进行统一管理,对专业教师进行聘任选拔、任务安排和评价考核,建立物联网师资库,根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师资库内教师开展物联网相关技术、产业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技能等多方面的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促进相关合作高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与应用技术研究水平的整体性提升。第四要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制定科学的
5、、量化的、系统的考评指标,形成统一的考评制度,由相关考核部门统一审核。各高职院校在合作框架下,应尊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承认教师在合作高职院校中的工作业绩,依据相关评价与考核结果对教师做出公正权威的鉴定,实现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师个人成长与专业建设质量提升的双赢。[3] 2互认学分,建立课程互选机制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行课程互选,有利于不同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降低办学成本,实现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资源共享。首先要增强合作共赢的观念,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其次要挖掘课程的深层次需求,努力推进优质课程资源
6、的建设与共享。第三要在优质课程建设上,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各自的服务面向与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建设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第四要动态管理互选课程,严把互选课程质量关,要结合物联网产业发展以及学生选课的需求,建立课程淘汰制度,淘汰不适应物联网专业发展需要的部分课程,确保课程互选机制良性循环。第五要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公布各高职院校共享课程、开课教师及教学团队等信息,开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优质课程资源。第六要实行弹性学分制和导师指导下的学生选课制,各高职院校应以各自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对本校学生所修的互选课程,通过教务部门的认定后,承认
7、其学分,并根据学生取得的学分记录来评价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4] 3互通交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不久,高职院校起步也相对较晚,相应的教育资源还很匮乏,因此,探索高职院校间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资源共享机制,制定相应的资源共享措施,是提高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资源共享效率的前提。首先要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共享,本着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具有共性的、基础性的图书数据库,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采用联合投资的方式购买,实现各高职院校以最低的成本同,获得更多的图书资源。针对各高职院校服务面向不同的
8、行业与领域所建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特色数据库,可以通过有偿使用的形式,向合作高校开放,以满足各高职院校师生科研与学习的需要。其次要实现科研实验平台共享,将科研实验平台对其他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社会进行开放,实行有偿服务,扩大科研实验平台使用范围,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