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10894
大小:3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辽阳市白塔区东文化小学赵静2011年10月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较差,缺乏创造能力,不能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对解决实际问题也缺乏科学的数学方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意
2、识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角度看,它是在教师适当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去创造性的解决来自数学学科本身或现实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新问题的教学活动。这里主要谈谈结合教材中渗透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一、教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
3、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兴趣则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原因,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1、模拟生活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等教学手段,从生活实际中引入一些实物、场景,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依托这些情境进行分析比较;使抽象的数学
4、问题能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初步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到自主构建“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体系,进而形成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克服困难的意志。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问题时,通过简短的引入语言,呈现七个小矮人的情境图,学生很快就会被这生活场景所吸引,头脑中马上闪现出小矮人、筷子,杯子等都有7,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接触过哪些有关6和7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它是如此亲近,只要用心就会发现
5、数学问题,从而体会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2、用故事创设情境小学生都是很喜欢听故事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把故事带进课堂,用故事来创设情境。比如教学《十几减几》时我们就可以用《小猫钓鱼》的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帮小花猫和小黑猫解决问题,这样学习氛围就会更加愉悦。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内容充实形象,有“声”有“色”,给师生们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让原有的模式化教材变为“开放的”、“参与式的”、“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活教材。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更能
6、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选择有效操作方式,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长期以来,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都习惯于依赖教师的讲解,然后模仿与练习,这对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独立思考意识与实践能力是不利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师生交流是单向的,学生不能够进行真正的探索和思考,这样面对新的实际问题,他们一方面没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也缺乏科学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侧重于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并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益处,使交流成为他们所认
7、同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学生首先要会合作,会交流。由于学生年龄小,许多学生处于欲言又止的状态。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要提高他们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尽可能提供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思考和讨论的题材,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主动生成。三、重视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运用数学的角
8、度从所学知识和方法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和发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活动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低年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接触社会的范围比较窄,应采用模拟现实活动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