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446723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试论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学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 关键词:学校;职业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已从过去国家“统分统包”转为面向社会“双向选择”。但是,由于毕业生作为“新生劳动力”规模?迅速扩大以及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用人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带来的用人需求过缓,致使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今后几年,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数量将迅速增加,就业压力将持续上升,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摆?在各大中专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在各大中专院校中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和咨询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着重从职
2、业指导工作的角度加以论述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的必要性、紧要性。 我校作为我省中职教育学校中的一员,年培训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达近二千人,在校年培训学生人数现已超过近千人,一大批毕业生服务苏南各行各业,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这些年来,我们在一直摸索和发展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走教育超市之路、融教育多样化之需、建和谐教育之桥。 办职业教育以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职业指导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职业指导来落实学校的培养目标,达到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给学校带来一些可喜的变化,
3、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主要表现为: 一、开展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形成适合于当前形势的正确就业理念。 我校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走技工学历与中等专业教育并轨,学生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继续升学深造。历年的推进就业经验显示我们绝大多数学生将选择就业,都会比同龄人更早地走向社会求职谋业,面对就业市场的需要,无论是怎样的单位,都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他们不仅能埋头苦干、遵纪守法,精通专业,而 且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自我控制能力、公关能力、合作能力 及适应勤奋工作的健康
4、体魄。” 二、形成良好的就业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实践中将就业教育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首先,让就业教育的思想进入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进行就业教育的主渠道,“就业”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比如我们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和车工、焊工专业的学生建立的实习车间、实验机房、标准化的工序等,通过扎实的专业技能训练,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在文化课教学上,也注意渗透就业教育思
5、想,尤其像语文课、英语课、德育课、各门实践课的教学中,从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思维活跃、多谋善变的能力。其次,把第二课堂变成就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注意围绕就业教育这一主题开展活动,比如通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知识竞赛、专业兴趣小组以及毕业实习等形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就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最后,树立就业榜样,邀请就业者做报告,尤其是对本校优秀毕业生就业历程的宣传,弘扬就业精神,对就业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化,帮助学生走
6、向成功。 2000年3月我校设立了专职就业安置机构徐州市博通人力资源公司和睢宁县技工职业介绍所同时成立了专门职业指 导机构,这标志着我校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同时,多形式、多途径融入就业教育观念。第一,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社会需要和个人条件的就业目标或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社会,在就业的道路上有备而战,目标明确,方法得当,防止因一时的冲动,不讲方式方法,不管社会需要和个人条件,盲目就业的现象发生。第二,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树立“十名一线员出一名车间管理人员、十名车间管
7、理人员出一名中层管理、十名中层管理出一名高管,十名高管人员出一名经理”的思想,教育学生不能只看到就业者面对的鲜花和掌声,其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且还有失败的可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学会度过职业寂寞期”,提炼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就业精神。第三,培养作为二十一世纪就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其他基本素质,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像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着重培养学生就业本领和就业意识,多渠道教会学生如何生存,促使学生走向社会做一个成功者。 我校的职业教育虽然取得长足的发
8、展,但是,还要清醒地看到,职业指导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急于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二、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教学质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部分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