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07491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农村社区建设探究论文 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社区建设探究论文农村社区建设探究论文农村社区建设探究论文农村社区建设探究论文农村社区建设探究论文 一、农村社区建设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日趋实现 目前,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远没有实现均等化。以社会保障为例,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大滞后于城市。城市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基本社会保障建设起步早,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制和制度,而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制和制度仍在探索之中。例如,城市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完善,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完全定型;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城市建立的
2、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各种社会救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直到2007年才在全国建立,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并将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作为保障的重点对象。并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保障范围及保障程度仍远远低于城市。截至2006年底,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城市为万人,农村为万人,城市比农村多647万人;城市最低生活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支出水平分别为元和元,分别是农村的倍和倍。居民收入方面,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3、1,1985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加速扩大,2001年为:1,2002年继续扩大到:1,2006年扩大到:1,2007年更是达到了:1。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占人口比例较大农村人口享受的教育资源,比城市享受的教育资源要少得多:《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显示,全国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分别为:1和:1。医疗卫生方面,从总量上看,城乡差距突出表现在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人口仅享有25%的公共卫生资源;从人均水平看,1990--2005年期问,城乡人均卫生费用之间的
4、差距还在扩大。2005年,中国人均卫生总费用为元。其中,城市为元,农村为元,城市为农村的倍。依据《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农村居民预期寿命比城市居民低6岁。其他如基本公共设施建设、就业培训等方面情况大致相同。由此看来,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差距悬殊。 导致城市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的原因较多,根本是历史和体制原因,也就是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着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了“农村支援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方针,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由财政支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则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持为辅”
5、的原则。城乡二元结构在此背景下日渐形成。与此同时,城乡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居民生活状况也出现了明显的差距。这一方面造成了城乡基本建设上的差距,另一方面造成了城乡居民的基本权利和发展机会的不均衡。这一现象与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诸城市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将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效解决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的问题,初步打破了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改变了农村公共服务弱化
6、和边缘化状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诸城市在发展中大力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优先保障广大农民最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做法,对全国范围内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都极富借鉴意义。 二、农村社区建设有力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指城乡在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就业市场和社会管理等几个方面基本实现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指标。其中,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财政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实
7、现财政向农村倾斜,增加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有效促成了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城乡公共服务的差别是除经济差别外城乡差距的另一重要体现。城市中公共服务资源相对集中,相比之下,农村的公共服务则相对稀缺。推行农村社区建设,是改善这一状况,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诸城市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村”的方针,将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社区集中,将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社区倾斜,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诸城市将城乡
8、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管理一体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将社区的规划、管理纳入全市总体布局,提高了农村的城市化水平,为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构筑了坚实的桥梁。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必由之路。诸城市较早实行了农业产业化政策,建成了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企业带、产业圈。当前农村社区在发展中主动配合企业发展,一方面,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培养成技术型人才,解决了城乡企业带建设当中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为农业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大提高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