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0384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小学阅读教学中深化文本主题的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阅读教学中深化文本主题的策略研究门海英,中学高级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现任北京市昌平区小学教研室主任,区小语学会会长,市小语学会理事。曾获区青年教师五项全能比赛优胜奖,市课堂教学评优获一等奖;1992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10年、2013年被评为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她经常深入一线示范教学,为全国校本教研点评,为外省市教师、市骨干班、边远山区教师上观摩课。指导多名教师在全国、市课堂教学评优、市基本功、市教学设计评比中获一等奖;指导教师录制精品课程在教育网台播出;指导教师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
2、表。主持教育部评价课题和市学会教学模式科研课题,获得市第四届教育优秀成果奖。曾撰写论文获国家级、市级一等奖,27篇文章在CN刊物上发表。主编《新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及评析》、《聚焦课堂――小学教与学的策略》;参与编写继教教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改革发展与创新》(1-6)卷。7主题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深化文本主题,出现教学走过场、学生吃不饱、思维展不开等现象。这是由于部分教
3、师的教学过多地关注课堂结论的呈现,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忽视教学过程推进的能力渗透和渐进思辨的获得,让呆板、概念化、理性化的教学覆盖了学生应有的训练和体验,导致知识传授僵化,使学生学习缺乏对文本的深度把握,缺乏灵动的个性和生命体验。文本不同,特点不同,学情不同,深化主题的教学策略也不同。那么,如何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层次开展与文本的对话,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对比与衬托对比是通过两种事物相比较,突出其中的一种事物。衬托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一种事物放在
4、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有效的环节,通过对比衬托凸显文本的主题,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例如,人教版四年级《生命生命》一课,课文第一自然段――飞蛾求生,这个生命现象挖掘出的深刻内涵是生命虽然弱小,但生命的力量是强大的,生存的欲望是不可抗拒的。对比小与强,衬托出飞蛾求生的欲望令人震惊。课文第二自然段――瓜苗生长,这个生命现象体会的是生命可以短暂,但生命力是顽强的。对比短与强,衬托出香瓜子求生欲望的强烈令人震惊。7课文第三自然段――“我”听心跳,感受到生命对每一个个体而言
5、,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或健康或身有残缺、疾病,但对生命的态度是由自己把握的,可以白白地糟蹋,也可以好好地使用,一切皆由自己决定,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负责的生命态度。对比病与强,衬托出作者负责的生命观,是令人震撼的。这里的“病”,不是写在文中的,而是通过资料的引入让学生体悟的。二、层次与梯度学生有时候理解文本主题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要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层次与梯度是指依据难易特点而定的教学次序。依照一定顺序、分层次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的思维
6、进入最近发展区,这对于深入理解文本主题、突出重难点是有实效性的。例如,人教版四年级的《渔歌子》,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教学。第一个层次: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全词。我们以“学习提示”导学:①默读这首词,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全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把不懂的问题标在书上。②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用“______”在文中画下来。想一想,全词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简单标注在书上。③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讨论不懂的问题。7第二个层次:结合想象,理解感悟全词的优美意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的
7、笔下总是呈现出一片浓浓的诗情画意。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这山、这水、这白鹭、这桃花,你想怎么形容呢?提炼:全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这美景吗?引导学生概括出山青水秀、秀丽宜人、美景如画等词语。第三个层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四年级的学生比较小,对于体会作者悠闲自得的心情有难度,我们又设计了三个层次进行难点的突破:①引导学生思考: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前,一群白鹭在展翅高飞,蒙蒙的细雨中一位渔翁在静静垂钓,假如你身处其中,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想些什么?②理解“不
8、须归”,感悟作者心境。教师提问:全词只有短短的27个字,不但写出了9种景物,还写出了这些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我们读了之后,也陶醉在这如画的美景中。在这首词中有没有一处写了作者的心情呢?这句话中哪个词更能表达作者的心情?那就是:不须归。7为什么不须归,是什么留住了作者的脚步呢?学生一般回答是郁郁葱葱的西塞山,清澈见底的溪水,粉红的桃花,肥美的鳜鱼,纵然在斜风细雨的日子也不愿回去。③进一步感受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教师提问:留住作者的仅仅是美景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