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ID:10117279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0

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_第1页
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_第2页
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_第3页
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全等图形中,全等三角形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图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决策,还可以帮助我们制作一些仪器,现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图1  一、仪器我也会做  例1 如图1是小亮做的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分析:由已知条件易得△ABC和△ADC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知∠BAC=∠DAC,即AE是角平分线.  解:已知AB=AD,BC=DC,  又因为AC是公共边,所以△ABC≌

2、△ADC,  所以∠BAC=∠DAC.  所以AE是角平分线.  评析: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常常可以说明两个角相等的问题.  二、巧测内口直径图2  例2 小红家有一个小口瓶(如图2所示),她很想知道它的内径是多少?但是尺子不能伸在里边直接测,于是她想了想,唉!有办法了.  她拿来了两根长度相同的细木条,并且把两根长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起,木条可以绕中点转动,这样只要量出AB的长,就可以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说明理由.(木条的厚度不计)  分析:只要量出AB的长,就知道内径是多少?显然只需要说明AB和CD相等就行.  解:连结AB,CD,  因为AO=DO,BO=CO,

3、-4-  又因为∠AOB=∠DOC,  所以△ABO≌△DCO(SAS).  所以AB=CD,也就是AB的长等于内径CD的长.  评析: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可以说明线段长相等的问题.  三、距离相等的解释图3  例3 如图3,从小丽家(C处)到学校A和菜市场B的夹角∠C是锐角,又知道从小丽家到学校、菜市场的距离相等,小丽说学校到路段BC的距离AD与菜市场到路段AC的距离BE相等,你认为她说的有道理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只要能说明AD与BE相等,就说明她说的有道理.  解:小丽说的有道理,理由如下:  已知AC=BC,  因为∠ADC=∠BEC=90°,  又因为∠C是公共角,  所以△A

4、CD≌△BCE,  所以AD=BE.  即学校到路段BC的距离与菜市场到路段AC的距离相等.  你还知道全等三角形有哪些应用,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应把握的两种模型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型:  一、视线模型  当需要测量距离的两个点中有一个点无法接近时,常采用这种方法.视线法简便易行,但有一定的误差,一般在仅适应于目测的情况下使用.如:-4-  例1 如图1所示,在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河相望,为用炮火实施定点轰炸,需要测量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的距离,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一个战士想出来一个办法,他面向碉堡方向站好,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

5、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转过一个角度,身体保持刚才的姿势,使视线落在我军一岸的某一点上,接着他用步测法测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之间的距离.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解:这个战士实际上是运用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要说明其中的道理,首先要根据实际情景建立数学模型,将情景中示意图抽象为几何图形.如图2所示,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之间的距离无法测量,即AC不可测量,但线段FD的长度可以测得,又因为战士与地面是垂直的,也就是∠BCA=∠EFD=90°,另外战士的身高与姿态是不变的,所以BC=EF,∠ABC=∠FED.依据“SAS”可知△ABC≌△DEF,所以AC=FD.所以只要测得FD

6、的距离,就可得到AC的距离.  这就是“视线法”的基本模型与解题原理.  二、构图模型  当需要测量距离的两点均可到达,但两点之间不能通过直接测得距离时,可通过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进行间接的测量.构图法间接测量的结果比较准确.如:  例2 如图3所示,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这两点之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老师为他出了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两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DC=AC;连接BC并延长BC到点E,使CE=CB,连接DE并测出它的长度,DE的长度就是A,B之间的距离.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4-  解:池塘两端的A点和B点不好直接测

7、量,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两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的D,使DC=AC;连接BC并延长BC到点E,使CE=CB,这样在△ABC与△DEC中,有CA=CD,CB=CE,且∠ACB=∠ECD,则依据“SAS”可得△ABC≌△DEC,从而DE=AB,因为DE是可直接测得的,这样即可得到AB的距离.  这就是“构图法”的基本模型与解题原理.-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