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90712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5
《人教七下18竹影精品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七下18.《竹影》 18.《竹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3.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2.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3.体会本文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描写。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
2、.领会艺术和美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 2.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教学设想】 1.诵读法;鉴赏;讨论;比较阅读;提问;点拨。 2.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我们来才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儿歌:影子在前
3、,影子再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每当这时,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踩影子等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2.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4、。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二、整体感知 撇开( ) 蘸水( ) 惬意( )朱砂( )横幅( )水门汀( )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
5、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本文以几个少年月下描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主旨)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第三自然段) 有趣的发现:①细看月光下的人影,头上有烟气。②水门汀上的竹影像中国画。 3.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引出下文,为下文画竹影做铺垫。 4.文中写到“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6、 孩子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情,而且已全被父亲看在眼里,担心会受到父亲批评。 5.文章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主要有三处: 第3小节: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第3小节: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第8小节: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
7、—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6.爸爸的表现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爸爸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把孩子带入艺术殿堂。 7.小伙伴和爸爸的谈话主要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方面:竹是否难画的问题;另一方面:画竹所用的颜料问题。 8.文中的孩子有怎样的天性?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孩子们有天真
8、烂漫的童心和好奇心;爸爸和蔼可亲,不仅精通艺术更精通教育,尊重孩子的兴趣,从兴趣中进行引导教育。 三、研读探究: 1.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