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过秦论练习题2

高一语文过秦论练习题2

ID:10038914

大小:58.4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22

高一语文过秦论练习题2_第1页
高一语文过秦论练习题2_第2页
高一语文过秦论练习题2_第3页
高一语文过秦论练习题2_第4页
高一语文过秦论练习题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过秦论练习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课过秦论练习2一、双基夯实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腴(yú)       藩篱(fān)蒙恬(tiǎn)B.逡巡(qūn)锋镝(dí)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D.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答案】 C(A.恬:tián;B.翟:dí;D.赢:yínɡ)2.下列各句中对“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属,铜)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黄金)C.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剑等)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比喻坚固)【答案】 B(这里指金属)3.下列哪一项中的“以为”与其它三项不相同(  

2、)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D.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答案】 D(D当“认为”讲,是一个词,其它的都是“以(之)为”,是两个词)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陈涉瓮牖绳枢之子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答案】 D(名状/使动/名动/形动)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

3、项(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铸以为金人十二B.委命下吏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D.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 D(都是被动句)6.选出对“瓮牖绳枢”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A.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B.窗户像破瓮,户枢像草绳。形容房屋破旧。C.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比喻门窗的样子。D.破瓮像窗户,草绳像户枢。比喻家里穷。【答案】 A7.按要求默写课文。(1)文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

4、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他对内政策的句子是: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

6、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8.本文是《过秦论》上中下三篇中的上篇,着重叙述______________,揭露______________,指出“______________”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的历史教训,意在______________,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答案】 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秦始皇的暴虐无道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借古讽今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9~12题。从“始皇既没”到“仁义

7、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原文见课本。9.语段是在秦“余威震于殊俗”的背景下极写陈涉之弱,那么,我们探讨两个问题:(1)后一段采用了什么手法?从哪些角度极写了陈涉之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