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ID:38114335

大小:139.5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_第1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_第2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原医学西藏科技!2005年9期(总第149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安芳(西藏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西藏拉萨850000)关小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在我国已经成为致盲的四大原因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而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直接与糖尿病病程及其严重程度有关。本文就近年来DR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R5871糖尿病是一种

2、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性糖代谢紊多年来,对于胰岛素强化治疗(即连续皮下胰岛素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灌注或复合注射)和常规治疗控制血糖能否降低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徽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四大主要病慢性并发症一直有争论。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实验致盲病因之一,发病率随病程发展而增加。糖尿病视研究小组(DCCT)对此病进行了临床科研试验,结果表网膜病变发展到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患者明强化治疗能有效地延缓和阻止I型糖尿病病人视网失明的主要原因,而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直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同在型糖尿病患者

3、中,强化治接与糖尿病病程及其严重程度有关。发病5年后糖尿疗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可以肯定目前的胰岛素治疗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25%,10年后增至60%,15年并不能完全阻止视网膜病变进展,但可使之延缓发展。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视网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形成膜病变占25%。国内近年资料表明,目前糖尿病视网的,而试图降低血糖来控制DR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膜病变致盲率仍呈上升趋势。DR的高发病率、高致盲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是12口服降糖药当今医学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攻关课题,受到国内外主

4、要包括磺酰脲类(SU)药物、双胍类(BG)药物、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近年来DR的药物治疗进A2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噻唑烷二酮展作一综述。是新开发的很有前途的胰岛素增敏剂。曲格列酮是这对早期DR预防和治疗,药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类药物的代表。实验发现该类药物依赖于胰岛素而起其主要原则是在控制血糖的前提下,纠正由于高血糖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型糖尿病,该药通过增强肝脏、造成的机体的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增加视网膜血流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活量。性,从而达到降糖效果。同时也可以降血脂、降低1严密的控制血糖HbA1c,减

5、少胰岛素的分泌,并有保护细胞,改善胰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高水平状态与视网膜病变岛素应答的作用。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的病2蛋白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人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机会比不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的endproducts,AGEs)抑制剂病人高。因此,目前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除饮食近年来,人们发现慢性高血糖引起机体蛋白质非治疗和运动疗法以外,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是主要的酶糖化所形成的蛋白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大治疗手段。量堆积,是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衰亡、DR发生11严格胰岛素治疗的

6、主要原因。AGEs通过受体途径和非受体途径触发32西藏科技!2005年9期(总第149期)高原医学DK,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或基底膜蛋白的结构功能改过抑制R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降压变,抑制周细胞增殖,促进内皮细胞的增生,导致DR外,还能增加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对葡萄糖的的进一步发展。摄取,降低血糖,减少糖化血红蛋白,抑制AGEs形成,21抑制AGEs的形成抗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1)氨基胍(AminoguanidinAG)是一种最常用的和5改善视网膜微循环药物公认的有效药物。AG对

7、DR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51导升明方面:∀抑制蛋白交联;#减少微动脉瘤;∃减少周细高血糖通过一系列机制影响视网膜微循环,包括胞变形;%抑制高血压加速的DR发展;&防止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和血小板聚集力上无细胞血管的形成。(2)另一种能够抑制AGEs形上升,这些变化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起着重要的作成的药物是OPB-9195,是一种四氢噻唑衍化物,它能用。以剂量依赖方式在动物体内起到抑制Maillaid反应和导升明属于微血管功能调节剂,化学名2,5-二交联物沉积作用。羟基苯磺酸钙,1971年Sevin和Cuendet等首先报道了22

8、PTB-交联破坏物导升明治疗DR的临床疗效。90年代起国内眼科学界在高血糖参与形成的AG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