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社会大转型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社会大转型

ID:9983629

大小:4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9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社会大转型_第1页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社会大转型_第2页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社会大转型_第3页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社会大转型_第4页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社会大转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社会大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窗体顶端窗体顶端窗体顶端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社会大转型崔振椿一今天的中国正发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大变革,中国大变革需要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大学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历史性的变化需要从历史的高度加以考察才能够正确地体认,因为今天的中国是昨天的中国的历史地发展。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一个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帝国专制社会,只是在近代以来,在世界大潮的影响之下才开启了现代化的变革,早在清朝晚期,中国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李鸿章面对当时急速发展变化的中国社会,曾发出了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感叹。以今日观之,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几千年未有之

2、大变局的继续,这个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指向是什么?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人一百五十多年来的梦,也是世界文明交流激荡的影象。中国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之点,就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不能以自己为参照,而应以全球人类的文明程度为参照,因而任何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必须具有开放性的胸怀和世界性的眼光。世界性,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不能不面对的一个重大的时代挑战,因为在近代以前中国发生的战争大都是中华民族境内的战争,而在近代以后中国发生的战争却具有世界性的特点。在世界性产生以后,在世界范围内的文明比较中,中国无法自闭于世界,中国必须了解世界。近代以来中国一方面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

3、凌和侵略,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了解世界的文明和进步,这就是中国现代化的发端。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化发展的主题,也是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指向,而中国的现代化只有在开放的世界范围内才能找到自己的文明定位。但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阶级斗争的深刻影响之下,在巨大的文化惯性之下,中国却走向了另一种自我封闭的道路,虽然极想实现现代化,却离现代化的目标越来越远。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世界,离不开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激荡。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从历史的比较中,在世界开放的范围内,来实现自己的现代化。近代以来虽然中国的历史发展,波诡云谲,曲曲折折,但现代化的方向是不断地前进

4、的。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次真正关系中国出路的大学习。一次是在中国范围内的,发生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各种思潮学说相互交流激荡,最终中国选择了中华帝国的道路。虽然中华帝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特别是它不得不通过王朝的更替来实现社会的变革,形成了几千年治乱循环的周期率怪圈,以致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上打造了一种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特殊历史观,培养了几千年的中国的臣民文化,但中华帝国深厚的民本主义、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富有创造性的科举制度,甚至于儒释道互补的文化开放系统,也使中国打造了世界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农业文明。不过,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帝国制度和伦理文明适应了中国自给自

5、足的小农社会的特点,它有很多优良的文化传统,也存在很多黑暗的负面的文化因子,而后者的文化因子浸入到中国人的国民性之中,从而使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道路遭遇到重重的困难,也困扰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特别是中国的民主、法治和宪政制度的现代化。另一次真正关系中国出路的大学习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于中国的清末民初时期,也是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各种思潮学说相互交流激荡,最终中国选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帝国的根本不同在于确立了人民主权,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相应地它应当建立一整套人民共和的物质体系、制度体系和文化体系,显然这是中国现代化得以成功的重要标志。近

6、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人民影响最大的思潮或思想莫过于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这三种主义代表了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这三种文明主义的相互交流激荡,是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保障,如同中国传统社会的儒释道相互交流激荡,是中国创造农业文明的基础一样。这是一种开放的文化系统,而它深层次的连接纽带是中华“和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对世界先进文明的开放性吸纳。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以砸烂“封资修”为名,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各种文明、主义、思想遭到扼杀,中国的现代化也走向了歧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又逐渐

7、出现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文明思想的相互交流激荡,中国社会也相对地文明开放,也越来越具有现代化的气息和强大的活力。中国历史上这两次真正关系中国出路的大学习,特别是第二次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出路的大学习,也涉及到对全球人类文明的共识。人类文明到底有没有普世的价值不应该是一个可争议的问题。一切人类美好的理想都必然包含着人类文明的因子,体现着人类的普世价值,但人类社会毕竟是一个社会学习的过程,它要求在经验性、实践性的基础上逐渐地实现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