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法尊者-现代布施

寻法尊者-现代布施

ID:9956458

大小:449.50 KB

页数:198页

时间:2018-05-16

寻法尊者-现代布施_第1页
寻法尊者-现代布施_第2页
寻法尊者-现代布施_第3页
寻法尊者-现代布施_第4页
寻法尊者-现代布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法尊者-现代布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講:不需要不需要第一讲:不需要不需要今天的开示是两堂概论布施中的第一堂,以便回答听众们所提出的许多细节问题。有一次,一位名叫长膝(Dãghajànu)的富翁请教佛陀说,像他这样拥有妻子儿女,享用美丽且上等的衣服、珠宝、花饰、金钱及诸如此类东西的人,如何才能使自己在今生与来生得到快乐《增支部.八集.長膝經》(A.VIII.II.i.4DãghajànuSutta)。当时,佛陀向他解释获得居士之乐的前四个先决条件:1.我们善巧与努力地工作;2.我们保护自己的财富;3.我们的朋友拥有信心、戒行、施舍心及智慧;

2、4.我们不奢侈地享用自己的财富。由此可见,佛陀认为财富是获得世俗快乐的先决条件,但那必须是透过工作(uññhàna)、精进(viriya)及正当方法,也就是「如法地」(Dhammika197第一講:不需要不需要)获取的财富。当然,财富本身并没有价值。财富的价值是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也就是我们以自己的财富所造的业。因此,佛陀向其主要护持者给孤独长者(Anàthapiõóika)解释要发达的五个原因《增支部.五集.獲取經》(A.V.I.v.1âdiyaSutta):1.为了与父母、伴侣、子女、奴仆及工人分享

3、自己的财富(可称它为正当的欲乐:我们舒适地过活,吃得好,穿得好等等,但是不奢侈。);2.为了与朋友及同伴分享自己的财富;3.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富;4.为了佛陀所称的五种开销(pa¤cabali§):i.对亲戚的开销(我们的基本责任);ii.对访客的开销(世界性的待客之道);iii.对逝世者的开销(布施且与他们分享功德);iv.对国王的开销(税金);v.对天神的开销(承认他们拥有大威神力及戒行,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众生。全世界都认同这种对天神的尊敬,除了那些被愚痴误导、认为天神是「神化」的众生的人:古代、「不科学」

4、及「不理智」信仰的遗物。)197第一講:不需要不需要佛陀说要发达的最后一个原因是:1.为了供养那些秉持坚忍、慈爱、自制(damenti)、自静(samenti)及为了证悟涅盘(parinibbàpenti)而奋斗的沙门与婆罗门。也就是说,我们透过供养勤修戒、定、慧三学的沙门与婆罗门来造善业聖典解釋,他們勤修自制(也就是持戒)、鎮伏煩惱(也就是修行止禪、培育禪那)、根除煩惱(也就是修行觀禪及證悟涅槃)。。佛陀解释,供养这样的沙门与婆罗门拥有「乐报」(sukhavipàka§),而且能「导向天界」(sagga-

5、sa§vattanika§)。佛陀也解释,居士在思惟他如何享用自己如法获取的财富,以及如何用它来积福(pu¤¤a)时,他感到快乐、满足《增支部.四集.無債經》(A.IV.II.ii.2âõanyaSutta)。佛陀称之为财富之乐。佛陀解释,布施是布施(dàna)、持戒(sãla例如五戒及八戒)及禅修(bhàvanà止禅与观禅)这三种「福行事」例如《增支部.八集.福行事經》(A.VIII.I.iv.6Pu¤¤akiriyavatthuSutta)(pu¤¤akiriyavatthu)的第一项。197第一講:不

6、需要不需要布施是一种福行(pu¤¤a)。有一次,一位名叫瓦查各达(Vacchagotta)《增支部.三集.瓦查各達經》(A.III.II.i.7VacchagottaSutta)的游方者问佛陀说,他是否真的说过人们应该只布施给比丘,而不应该布施给其它人。(事实上,说不应该布施给其它人就等于阻止人们布施。)佛陀回答说那是不真实的,然后向瓦查各达解释,如果阻止人们布施将会有什么结果:「瓦查,阻止别人布施的人导致三种障碍产生,做了三件事。是哪三种?1.他阻止施者积福;2.他阻止受者获得施物;3.他毁了自己attà

7、na¤cakhaõasi:他挖掉自己。,伤害了自己。」告诉别人不应该布施就是这么严重。有一次,有位天神问佛陀这种行为的果报是什么。佛陀解释:《相應部.慳吝經》(S.I.I.v.9MacchariSutta)「在这世上,太过节俭者吝啬、吹毛求疵;阻碍别人布施者,死后投生到地狱、畜生界或夜摩王夜摩王:地獄之王之界。」197第一講:不需要不需要佛陀向瓦查各达游方者解释:「若人把厨房或桌上的残食丢进粪坑或水坑里,去喂活在里面的生物,我说这也足以为他积福,更别说是(供养)人。」把桌上的残食丢进垃圾桶里,心想:「真讨厌

8、!真不卫生!」,因而培养我慢与瞋恨是「不善业」。这是现代科学的方法。反之,把桌上的残食丢进水沟,心想:「愿水沟里的生物吃它;愿牠们快乐。」,因而积福及培育慈爱是「善业」。这是古代积福科学的方法。意愿(cetanà思)决定了业的性质。解释布施时,佛陀时常提到福行。佛陀向瓦查各达解释的第一项是,当我们阻止别人布施时,我们是在阻止施者积福。施者的福业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说:「噢,根本不需要布施!」,我们已经忘了布施首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