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論古易啓蒙及濓洛諸說

朱熹論古易啓蒙及濓洛諸說

ID:9930363

大小:7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16

朱熹論古易啓蒙及濓洛諸說_第1页
朱熹論古易啓蒙及濓洛諸說_第2页
朱熹論古易啓蒙及濓洛諸說_第3页
朱熹論古易啓蒙及濓洛諸說_第4页
朱熹論古易啓蒙及濓洛諸說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熹論古易啓蒙及濓洛諸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朱熹論古易啓蒙及濓洛諸說敢昭告於先聖至聖文宣王、先師兖國公、先師鄒國公:熹恭惟六經大訓,炳若日星,垂世作程靡有終極。不幸前遭秦火煨燼之厄,後罹漢儒穿鑿之謬,不惟微詞奥旨莫得其傳,至於篇帙之次,亦復殽亂。遥遥千載,莫覺莫悟,惟《易》一經,或嘗正定。而熹不敏,又嘗考之《書》、《詩》,而得其小序之失,參稽本末,皆有明驗。私竊以為,不當引之以冠本經聖言之上。是以不量鄙淺,輒加緒正,刋刻布流,以曉當世。工以具告,熹适病卧,不能拜起,謹遣從事敬奉其書,以告于先聖先師之廷。神靈如在,尚鑒此心,式相其行,萬世幸甚。謹告。(刋四經成告先聖文)近刋伯恭所定

2、《古易》頗可觀,尚未竟。少俟斷手,即奉寄。但恐抱膝長嘯人,不讀此等俗生鄙儒文字耳。(答陳亮)《古易》旣畫全卦,繫以《彖辭》,又再畫本卦,分六爻而繫以爻辭,似渉重複。且覆卦之法,不知何所攷據?近歲林栗侍郎乃有此說,然其法又與所論小異,不知曾見其書否?渠亦自以為先儒未發之秘,則是古未嘗有是說也。且如所論以用九為少陽、用六為少隂,如此則當為用七、用八矣,何九、六之有乎?此與《啓蒙》陋說正相南北,不審今當定從何說?因筆幸見喻也。(答吳仁傑)吕伯恭頃嘗因晁氏本更定《古易》十二篇,攷訂頗詳。然據淳于俊之說,便以今王弼《易》為鄭康成《易》,嘗疑其未安

3、。今得所示,分别鄭、王二本,乃有歸着,甚善。然不知别有何證據也。(同上)問:“《易》疏論《連山》、《歸藏》,一以為伏羲、黄帝之書,一以為夏、商之書,未知孰是?”答云:“無所攷,當闕之。”(答林學蒙)問:“論上下二經為文王所分,果可信否?”答云:“亦不必論。”(同上)今欲正之,莫若討論諸經之說,各立家法,而皆以注疏為主。如《易》則兼取胡瑗、石介、歐陽脩、王安石、邵雍、程頤、張載、吕大臨、楊時。(學校貢舉私議)濂溪說:“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藴,因卦以發。”《易》本未有許多道理,縁有此卦,遂將許多道理搭在上面,所謂“因卦以發”也。(舒髙

4、錄)“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藴,因卦以發”,精,是聖人本意;蘊,是偏旁帶來道理。如《春秋》,聖人本意,只是載那事,要見世變:“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如此而已。就那事上見得是非美惡曲折,便是“因卦以發”底。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聖人本意底;如文言、繫辭等,孔子之言,皆是因而發底,不可一例作重看。“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藴,因卦以發”,濂溪看《易》,却看得活。(黄顯子錄)問“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藴,因卦以發”,曰:“精,是精微之意;藴,是包許多道理。藴,如‘衣敝緼袍'之‘

5、緼'。”又問:“伏羲始畫,而其藴亦已發於此否?”曰:“謂之已具於此則可,謂之已發見於此則不可。方其初畫,也未有今《易》中許多事。到得文王、孔子推出來,而其理却亦不出乎始畫也。雖後聖有作,更作?本《易》,亦不能外此。邵氏《經世書》,雖其數至於不可窮,亦只起於此一畫也。”(劉砥錄)問:“《遺書》載明道語,便自然灑落明快。”曰:“自是他見得容易。《伊川易傳》却只管脩改,晚年方出其書。若使明道作,想無許多事。嘗見門人有祭明道文云:‘先生欲著洛書,有志未就。'不知其書要如何作。”(廖徳明錄)明道言:“其體則謂之‘易'(此便是心),其理則謂之道(此

6、是性),其用則謂之神(此是情)。”此三句是說自然底。下一句云“其命于人則謂之性”,此是就人上說。謂之“命于人”,這“人”字,便是“心”字了。“以其體謂之‘易',以其理謂之道”,這正如心、性、情相似。“易”便是心,道便是性。“易”,變易也,如奕碁相似。寒了暑,暑了寒,日徃而月來,春夏為陽,秋冬為隂,一隂一陽,只管恁地相易。(葉賀孫錄)“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則謂之神”,以人言之,其體謂之心,其理謂之性,其用謂之情。體,非“體、用”之謂。(同上)“其體則謂之‘易'”,如何看“體”字?“體”,是體質之“體”,猶言骨子也。天地之間

7、,隂陽交錯,而實理流行,蓋與道為體也。“易”、道、神,便如心、性、情。(黄顯子錄)程子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則謂之神。”人傑謂:“隂陽闔闢,屈伸往來,則謂之‘易';皆是自然,皆有定理,則謂之道;造化功用,不可測度,則謂之神。”程子又曰:“其命於人則謂之性,率性則謂之道,脩道則謂之敎,只是就人道上說。”人傑謂:“《中庸》大旨,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是通人物而言;‘脩道之謂敎',則聖賢所以扶世立敎,垂法後世者,皆是也。”先生云:“就人一身言之,‘易',猶心也;道,猶性也;神,猶情也。”翌日

8、再問云:“旣就人身言之,却以就人身者就天地言之,可乎?”先生曰:“天命流行,所以主宰管攝是理者,即其心也;而有是理者,即其性也,如所以為春夏,所以為秋冬之理是也;至於發育萬物者,即其情也。”(萬人傑錄)黄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