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28319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5
《省钱也是一种理财技巧 你了解多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省钱也是一种理财技巧你了解多少?省钱也是一种理财技巧你了解多少?省钱也是一种理财技巧你了解多少? 大多数人一谈到理财,更多的印象是如何拿着自己的钱去赚更多的钱,但对于一些“钱不多”的人来说,他们会觉得理财跟自己没有关系。这种观念当然是有失偏颇的,不过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话说回来,如果觉得“赚钱”难的话,是不是可以想着怎么去“省钱”?省钱是在自己现有的资产中进行规划调配支付,是在自己已经拥有的“钱”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消费。 那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省钱呢?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这些经
2、验有的是有共性特点的,有些则是因人而异的。 1团购 国内的团购热潮,应该是从2010年左右开始火起来的,这种消费方式的出现,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让消费者,能够以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或者是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的服务。 对于商家来讲,其实就是薄利多销的思路。互联网的兴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这种方式发展得更快。现在大家吃饭娱乐,都会经常用到这种方式,能省则省,这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当中的生活习惯,重点关注哪些领域的团购更值,这样
3、无论是自己看电影、吃饭还是娱乐,都能很快用到这种方式去理性消费。 2优惠券 商家为了激励消费者能够再次到他们那里去消费,经常会在消费者消费完之后,赠送各种优惠券,这种情况现在也有很多了,用得多一点的场合是饮食方面。 如果一家店你是经常去的,那么可以留意这家店有没有优惠券,如果有当然是最好的。一般这些商家的优惠券会有10块、20块、30块不等的价格优惠,不同的优惠价格对应的是不同的消费总价。 优惠券的使用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有时候没必要为了使用优惠券而特意跑去消费。我
4、们消费任何东西,都必须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必要。要不然就不是省钱了,而是浪费了。 3拼车 讲到拼车,不但环保还省钱,现在网上约车的APP已经不少了,大家有用到的时候能用拼车的方式就尽量用,省去的钱一个月下来真不少。 拼车之前要想清楚自己是不是能够“耗得起”时间上的“支付”。毕竟你是跟别人一起拼车,所以会有谁先下车的问题。如果是时间紧张,那就不要拼车了,迟到的成本会更大。如果时间算起来还比较充裕,那可以考虑这种方式。 4网购 这种省钱方式,大家应该都懂的,现在大家都懂得网
5、上购物。不过虽然懂,但怎么用好估计不是所有人都琢磨过这个问题。 那么多网上购物平台,你知道哪一家哪种产品会更便宜一些吗?不知道的话,以后网购时就可以“货比三家”再做决定了。因为确实不同的平台同样物品价格真的不一样,当然了差距不会太大。但如果真的要省钱,还是可以考虑。 总体而言,网购的价格还是比线下实体店要便宜一些,毕竟对商家来讲,两者的成本支出是摆在那里的,所以网购便宜一些也是很正常的。比如有些衣服,其实网购的价格便宜很多,质量也不错,跟专卖店相比其实并不差。 5信用卡
6、适当使用信用卡,也是可以省钱的。有时候商家有规定,用哪类信用卡刷卡消费,可以让你打个折扣,这取决于商家跟发卡行的合作模式,所以平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留意哪类商家哪家店是有这样的活动的。 另外信用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还可以帮你赚点钱。道理很简单,假如你本来有1000块,你直接拿去购物的话,这1000块就没有了利息。如果你用信用卡来支付,那你可以把这1000块用来理财获得利息。等到还信用卡的钱时,你再还钱不迟。 当然了,不要逾期还钱,要不然你会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影响你以后的贷款
7、。 6记账 这种方式可能大家知道但没有去做,这是一种生活习惯,但可以让你真的省下不少钱,因为可以让你在一个记账周期之后,全面审视自己的消费总体情况。通过记账,你就会发现,自己每个月消费了多少,消费了哪些,可能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消费是没必要的,那就可以直接减少甚至砍掉。 记账同时很考验个人对生活的规划,要坚持下来也不容易,不过今天开始,大家可以学着去记账,半年后我相信你会发现一些钱其实不用钱花也是可以的。 7囤货 囤货不是说让你一种东西买一堆,用都用不完,而是说一些
8、日常用品,能多买点的多买点,毕竟是经常会用到的。比如牙膏牙刷之类的,能多买点就多买点,一般多买优惠多,也是在理财。 8超市折扣 生活中,有时候超市会在特定时间内,对某类商品进行折扣售卖。按照我的生活经验,一般超市都有这个“传统”。 如果你要买哪种商品,平时觉得贵,那就可以这样去买。一般能够打折的这类东西,都是菜类或者三文鱼之类的,我是试过多次的,屡试不爽,有时候晚上跑完步经过一个超市,恰好就是打折的时间点,顺便可以少花点钱买到自己要的东西。 省钱不是让你自己变成一个过度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