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题1

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题1

ID:9918253

大小:82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5

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题1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题1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题1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题1_第4页
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题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郑州盛同学校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一、选择题1、《诗经》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出现在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夏、商、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其最主要依据是①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夏朝青铜器②青铜铸造是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③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青铜农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3、夏、商、周三代农业有较大发展的原因是①统治者重视农业②井田制的推行③集体耕作方式的改变④青铜农具的大量使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4、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①铁

2、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运用③水利灌溉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A.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不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是A、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灌溉农田B、使用金银错新技术制造青铜器皿C、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D、各地土特产品成为商品互相交流6、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7.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位于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8.据《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

3、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引文说明A.铁农具与牛耕的运用使生产力显著提高B.奴隶主贵族大量占有私田C.各国先后都承认了土地私有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生产工具的革新应用,水利的兴修,农作物ks5u的种植和推广,都影响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回答9-18题。9、关于我国使用铁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器B.我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铸铁的国家C.我国春秋战国时已发明铸铁柔化技术D.我国战国时期普遍使用铁农具10.下列各项符合史实的是A.夏朝时期已广泛使用青铜农具B.青铜制造是夏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

4、部门C.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D.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以上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B.秦国修建的都江堰属于交通运输工程C.三国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水力冶铁D.京杭大运河沟通了长江与黄河,便利了南水北调12、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迅速,下列现象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有①金银错技术②夹纻技术③以曲造酒④《考工记》⑤原始瓷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13、下列我国手工业部门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制瓷工业②丝织业③造纸业④冶铁业

5、⑤青铜铸造业A.①②③④⑤B.⑤①③④②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①④③14、我国原始瓷器的出现和制瓷技术开始成熟分别是A.夏商与两汉B.商周与魏晋南北朝C.春秋与隋唐D.隋唐与两宋15、我国古代便利了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灵渠B.江南河C.秦渠D.都江堰16、下列水利工程具有较突出的运输作用的有①灵渠②郑国渠③隋运河④元运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7、以下对我国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叙述正确的是A.商朝时人们已经能用粬造酒B.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二千年以上B.南北朝时发明了铜铁合炼的灌钢法D.唐朝中原地区

6、发明了曲辕犁1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修筑,正确的是①战国时期修筑了都江堰和郑国渠②秦朝时修筑了灵渠③隋朝开通大运河④唐朝在江南兴修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大超六朝总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9、下列的内容中实质相同的是①“相地而衰征”②“初税亩”③“开阡陌封疆”④“均田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创新预测题】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第Ⅱ卷材料一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

7、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大唐六典》材料二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新唐书·杨炎传》材料三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ks5u,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明史·食

8、货志》材料四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统谓之地丁银。——《清史稿》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2)归纳材料一中赋税制度的特点。(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