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美学的当代性从法国汉学哲学家余莲淡之颂谈

平淡美学的当代性从法国汉学哲学家余莲淡之颂谈

ID:9908369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5

平淡美学的当代性从法国汉学哲学家余莲淡之颂谈_第1页
平淡美学的当代性从法国汉学哲学家余莲淡之颂谈_第2页
平淡美学的当代性从法国汉学哲学家余莲淡之颂谈_第3页
平淡美学的当代性从法国汉学哲学家余莲淡之颂谈_第4页
平淡美学的当代性从法国汉学哲学家余莲淡之颂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淡美学的当代性从法国汉学哲学家余莲淡之颂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平淡美學的當代性:從法國漢學/哲學家余蓮《淡之頌》談起何乏筆中研院文哲所助研究員一、上帝的缺席與虛無概念擺脫越界美學的尋求,可視為鄰近平淡美學之當代意義的最低限條件。傅柯顯然沒有發展這種美學,因而將這種美學思想強加在其著作之上是毫無意義的。對傅柯越界概念的探索反而在越界美學的典範之中,尋找擺脫其刺激邏輯的痕跡。無疑地,對比於越界美學的平淡美學在此只能以消極的方式描繪。做為一種美學範疇,平淡首先似乎自然而然地指向某種「缺席」的狀態:欠缺或缺乏的虛空之處。平淡的藝術作品指「作品的缺席」:在應充滿顏色、聲音之處,反而是無色和寧靜的

2、「虛空」。缺乏在現代歐洲經常是指負面甚至「虛無主義」的意義。越界與平淡的美學關係乃在「上帝之死」所遺留的虛處而產生:或許性特質(sexualité)在我們文化中的浮現是一種具有多樣意涵的事件:它連接上帝之死而且連接上帝之死在我們思想的界限上所遺留的本體虛無(videontologique【或譯「本體虛空」】);它也連接一種仍是隱晦地、尚待摸索地顯現的思想形式:其中對於整體性的尋求取代著對界限的尋問,或說越界的手勢便替代矛盾的運作。MichelFoucault,Ditsetécrits(以下簡稱 DE),Paris:Galli

3、mard,1994,vol.I(”Prefaceàlatransgression“),p.248;英譯:”Aprefacetotransgression“,in:TheEssentialWorksofMichelFoucault1954-1984,volumeII,Aesthetics,Method,andEpistemology,London,Penguin:1998,p.85.界限與越界的關係呼應著人與上帝、有限性與無限性、經驗與智性、內在性與超越性的關係。傅柯未出版的早期著作《康德人類學導論》所加深的印象是,他有關界限

4、與越界問題的討論離不開康德與尼采的張力。在界限能否踰越的問題上,傅柯無疑地偏向尼采的一端,但同時承認,不再尋找整體,反而以界7限的問題為焦點的哲學典範是康德所建立的。如果界限概念可視為後基督教的(而在這意義下也是後形上學的)現代哲學的核心,而且越界美學屬於此一界限哲學的範圍,則可將平淡美學的可能連接到界限哲學的發展。換言之,由界限的概念可展開且界定平淡做為當代哲學的問題。康德對「無限性本體論」(ontologiedel’infini)的批判,便打開了在「我們思想」之邊界的「本體虛無」。然而,在尼采虛無主義理論中,此傾向獲得更

5、極端化的表現,以使界限哲學在力量關係中得到既是必然又是可疑的擴展和延續。就康德而言,關於人類認識之界限的討論,同時也觸及人類生存之界限的人類學問題。他認為,人應該自我節制在有限性範圍之中,且應放棄由有限性跨越到無限性的可能(此狀態阿多諾稱之為「內在性監禁」)。人類如何能夠以自我限制表達對無限性的崇敬,此乃貫穿康德認識論的倫理學問題:此處無限性僅是以缺席的方式在場。傅柯在有關康德人類學的討論中,凸顯康德的「界限哲學」與尼采「越界哲學」之間的內在關聯與發展動力。他指出康德的人類學「指向上帝的缺席」,而在無限性所遺留的虛無中展開。

6、Foucault,Introductionàl’anthropologiedeKant(1961),p.121.此處,從「人」之界限問題過渡到「超人」之越界態度便發生:實際上,上帝之死在雙重屠殺作用的手勢中呈現,一方面終結了絕對性,同時也殺死了人自身。人在其有限性中卻脫離不了無限性,人乃同時是無限性的否定者與宣告者;在人之死當中,上帝之死便完成。能否構想一種對有限性的批判,此批判乃同時在無限性的關係上,以及在人的關係上將是解放性,並且能夠呈顯,有限性不是終結,而是以結束為開始的曲線和時間樞紐?在哲學的場域中,Wasistde

7、rMensch?【何謂人?】的問題軌線完成於一種同時拒絕與取消此問題的回答:derUebermensch【超人】。Foucault,Introductionàl’anthropologiedeKant,p.127-128。在「西方哲學」中,康德有關理性之界限的反思展開了「界限哲學」,重新思考有限性與無限性、內在性與超越性的關係。他對此一思考模式所隱含的爆炸性力量有所預知7,並試著阻擋相關危險,而讓界限的思想朝向「人類學的問題」而發展。他對此問題的回答乃凸顯,人類應當承認其理性的運用有所限制。相較於康德哲學的道德關懷,尼采式的

8、越界與界限經驗,則凸顯界限哲學的爆炸性力量:「上帝之死並非將我們放入有限且肯定的世界,反而是到一種在界限的經驗中消解、在踰越此一界限的過度中生成與毀滅的世界。」Foucault,DEI(”Prefaceàlatransgression“),p.236;英譯:”Aprefacetotran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