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

教育论文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

ID:9907887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5

教育论文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_第1页
教育论文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_第2页
教育论文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_第3页
教育论文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设计探究性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性学习整合    中学新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在于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人本位”特

2、点,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地位,强调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经验的联系,充分重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它在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进行探究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笔者以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萌发探究思维    掌握初中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原理,会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创新设计与研究简单的实验思路设计,使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调查研究、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做出大胆假设以及推理论证、共同完成设计方案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

3、精神,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等。这也是“探究性学习”在实验教学中的体现。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白纸显字”这个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第一张白纸上用氢氧化钠溶液写上几个字“神奇的自然”,在第二张纸上用淀粉溶液写上几个字“实验教学”,在第三张纸上用稀硫酸写上几个字“探究性学习”。等它们干后不显出字,就在第一张纸上洒上酚酞溶液,立即显出红字“神奇的自然”,在第二张纸上洒上碘溶液,这时立即显出兰字“实验教学”,在第三张纸上用酒精灯烤一下,即出现黑色字“探究性学习”等。    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开展探究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现行教材中演示实验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

4、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若将其改为探索性实验,其效果将会更好。  如,在教初一《科学》课中的熔化与凝固时,以前教师通常做固体熔化实验,采用演示实验,然后直接验证陈述。现在我们把它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放在实验室上,给学生两组松香和硫带硫酸钠的熔化装置,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加热,看温度计、看时间、读数、记录,然后根据所作的记录作图像。由学生亲自观察、读数、记录、作图,从图像中得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让学生归纳晶体与非晶体的共同点与异同点及它们的定义。这样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使学生更认真,课堂气氛更佳。    三、设计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5、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的强制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得的。  提出问题:探究Fe、Mg、Al、Cu几种金属的活动顺序。  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提出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与酸反应的速度快慢  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而使酸中的H+被还原成H2,则与酸反应越剧烈。  2.验证假设。用四支试管各取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的稀硫酸,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Fe、Al、Mg、Cu四种金属,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见表1。  3.分析结论。镁表面产生气泡速度最快,铝次之,铁生成气泡的速

6、度缓慢,铜表面无气体生成,可见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Mg>Al>Fe>Cu。    【方案二】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  Mg、Al在常温下极易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坚固的氧化膜,从而使金属表面失去光泽,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里,Fe不易跟氧气起反应,Cu很稳定。  镁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2Mg+O2=点燃=2MgO。铝箔在纯净的氧气中能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铝在空气中,在高温下,可发生这样的反应:4Al+3O2==2Al2O3。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3Fe+2O2=点燃=Fe3O4。把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可见这四种金属的活动

7、顺序是Mg>Al>Fe>Cu。  通过以上的结论解释:,由于Mg、Al、Fe、Cu核外电子排布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关,跟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  应用结论,让学生设计湿法冶铜Fe+CuSO4==FeSO4+Cu  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开设课外实验小组,培养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