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研究中国与东南亚问题的有创见性力作———评《 中国—东南亚学》

一部研究中国与东南亚问题的有创见性力作———评《 中国—东南亚学》

ID:9897808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4

一部研究中国与东南亚问题的有创见性力作———评《 中国—东南亚学》_第1页
一部研究中国与东南亚问题的有创见性力作———评《 中国—东南亚学》_第2页
一部研究中国与东南亚问题的有创见性力作———评《 中国—东南亚学》_第3页
一部研究中国与东南亚问题的有创见性力作———评《 中国—东南亚学》_第4页
一部研究中国与东南亚问题的有创见性力作———评《 中国—东南亚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部研究中国与东南亚问题的有创见性力作———评《 中国—东南亚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部研究中国与东南亚问题的有创见性力作———评《中国—东南亚学》郑一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的《中国—东南亚学:理论建构·互动模式·个案分析》一书,是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的刘宏博士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该书分四部分,由15篇论文集成。在这些学术论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视点探讨了20世纪中国与东南亚互动的基本模式、海外华人社会商业网络的建构与运作,以及当代东南亚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等重要问题。第一部分“导论:理论与分析构架”是对主流学术界民族国家视野进行反思的同时,也试图阐释一种

2、不同的分析构架。作者从建构中国—东南亚学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现存亚洲研究的结构性局限,指出该研究范式忽视了历史的延续性。由于对历史持续性的忽视,无法看到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互动因素,并人为地将族群同国家分裂开来,从而导致东南亚华人问题孤立于地区历史的倾向。造成这种研究状况存在的原因,是由于西方学者不谙中文和不占有中文资料,而中国国内学者又无法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国际学术界之中。为了弥补这种缺陷,作者提出了“中国—东南亚学”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东南亚学”呢?作者认为,“中国—东南亚学”是一种内在逻辑性

3、的分析框架,用于系统地和科学地研究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长期互动的动力、进程与后果。它不仅注重货物、资本、信息和人口的双向交流,也注重这些互动关系如何产生新的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格局及其对国内、区域和全球的影响。第二部分“中国与东南亚:多维互动模式”。首先,作者以印尼政治领导人苏加诺和知识分子代表普拉穆迪亚的中国观为据,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成为印尼、乃至第三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论说对象。作者着重分析了苏加诺的中国观,认为苏加诺对中国经验的诠释以及随之产生观念上的变化成为他努力推动“有领导的民主制”和影响印尼

4、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在剖析印尼知识分子普拉穆迪亚的中国观时,作者认为中国文学方针的重要内容由边缘而被带进印尼文化的争论中心。这些文化准则与印尼社会政治论争的广泛结合,构成了1963—1965年期间推动文化激进主义趋势的关键驱动力。它也成为“有领导的民主”时代关键时期中影响印尼历史进程中的显著因素之一。其次,作者通过有关印尼和美国中国观察家对“中国形象”的描述,探讨了印尼和美国有关中国形象出现异同的原因。作者认为,这将有助于解释为何中国经常地被理想化,为何对中国的描述被转化为中国隐喻。这些隐喻不仅对美国外

5、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与苏加诺时代印尼国内的社会政治变革紧密相联,并成为当地政治策略社会设计和文化论说的一部分。再次,作者从中美对东南亚的看法及其政策目标,中国在解决柬埔寨问题及其与东盟国家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对东南亚政策的调整及其政策重心转移方面,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中美与东南亚的互动关系。第三部分“当代海外华人跨国网络:机构基础与社会特征”。作者从当代跨国主义现象入手,综合研究了华裔网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对华人社团与华商网络进行了分析。作者突破了过去大多数研究过多地将焦点放在商业网络中那

6、些非正式的和非制度化的因素,指出华人社团不仅扮演着华商网络正式制度化组织的角色,而且也继续起着双向桥梁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着华商的多边网络。同时,作者深入分析了华人实业家唐裕先生对“社会资本”的看法及其实践活动,指出华人社会和商业组织的制度化补充和巩固了个人地位的特殊联系,为华商网络建立了非常重要的组织基础,而社会资本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比较工具来描述华商网络的社会文化基础。面对全球化浪潮日益加剧,作者探讨了海外华人社团全球化的问题,指出海外华人社团的全球化的发生在多元化的环球世界中的一种结构和文化的

7、变迁。对传统的海外华人社团组织而言,它不仅是一种历史性的再生与社会重建,而且是一种经济扩展和文化认同的策略。全球性集会,是海外华人社会全球化的明显表现,海外华人社团全球化进程的动力在于社团内部的灵活性和弹性,以及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对于海外华人社团全球化的前景,作者认为尽管海外华人社团的未来进程将会遇到一些障碍,但海外华人社团的全球化潮流将会持续下去,其理由在于海外华人社团的全球化主要动力是建立在地方性认同的基础上,而全球化的进程又反过来是在民族国家和东南亚区域范围内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的不同模式。针对这

8、些问题,作者以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作为案例进行了研究。在《理念与现实之间:后殖民时期菲律宾政治的转型与国家社会关系的重建》一文中,作者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菲律宾的社会变化及其对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在寻求国家新方向上所产生的影响。作者指出,菲律宾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主导趋势是寻求新的政治理念和模式,然而军管法的宣布意味着该时期政治模式与目标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在于这些政治模式本身的局限和缺乏实现理念的丰富资源,而根源产生于该时期社会与政治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