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ID:9879767

大小:26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第1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第2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第3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第4页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郭飞李冉收稿日期:2012-06-27作者简介:郭飞(1952-),男,长春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国际直接投资研究。李冉(1988-),女,四川达州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内容提要对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计算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水平变化指数),与国内各行业研发支出存量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的国外各行

2、业研发支出存量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其中第二产业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较第三产业更强;第二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提升。要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就应加大我国企业对境外高技术行业的投资力度,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逆向技术溢出中图分类号F01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企业经营能力逐步提高,我国直接投资流向已由原来的“引进来”为主向“引

3、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方向转变。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而越发重要。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资源占据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而发展中国家只能居于生产加工等价值链较低的环节。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学习、吸收东道国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通过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和持续的技术进步,形成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逐步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使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一、文献综述已有文献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前提条件、机理及影响因素。

4、冼国明(1998)从技术积累、竞争策略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的“学习型FDI”模型。茹玉骢(2004)重点分析了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前提条件及对母国经济的影响,提出技术寻求型直接投资行为不仅加强了跨国公司的内部化能力,而且有助于投资母国缩小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差距。姜玉梅、姜亚鹏(2010)研究了外向型直接投资的反哺效应,其中特别提到了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并对其机理和路径作了深入考察。在实证研究方面,Coe&Helpman首次采用进口额与各东道国GDP的比值作为权重来衡量国外R&D溢出,采用

5、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通过以中间产品的国际贸易作为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研究一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与本国R&D资本存量和外国R&D资本存量的关系,并进一步得出了两者对于TFP的贡献率,从而证明了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进口贸易的R&D溢出的存在。VanPottelsberghe和FrankLichetenberg(LP,2001)在CH模型的基础上,首次将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溢出渠道引入模型,以1971-1990年间美国、日本和欧盟11国作为样本,对进口、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三种渠道所导致的外国R&D溢出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进口、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

6、而外商直接投资却没有推动东道国技术进步的作用。CH(1995)和LP(2001)模型奠定了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的基础,而后不少国内外学者都参照这两个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国外学者也从行业层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Kogut和Chang(1991)从发达国家角度研究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根据1976-1987年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的产业数据,证实了美国产业的R&D密度和创新频率与日本企业R&D投入正相关。他们还发现日本的母公司在技术上存在比较优势时会倾向于在美国新建公司,存在比较劣势时会选择并购美国市场已有企业,以获取和分享美国

7、企业的技术。NigelDriffield和JanmesH.Love(2003)采用1984-1992年间英国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GMM)法检验结果显示:从英国国内行业向国外跨国企业的技术溢出存在,但仅局限于研发密度较高的行业。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对我国获得国际技术溢出进行行业分析。丁小义(2008)把制造业按照OECD标准分为高、中高、中低、低技术四组,分析了不同技术水平行业组的输入型FDI技术溢出效应,得出技术溢出效应容易发生在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张艳、苏秦、陈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