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76484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3
《工商管理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应对策略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应对策略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应对策略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应对策略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呈快速增
2、长趋势。不良资产的存在,不仅导致企业整体资产质量降低,成为企业财务资料失真的重要原因,而且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已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和国企改革的严重障碍。本文就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并针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应对策略 国有企业是民族经济的命脉所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目前不少国有企业资产质量状况不佳,不良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较高。下面就国有企业主要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进行一
3、下分析。 一、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 1.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或者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 目前,国有企业多数存在账账、账实不符的现象。有的企业财务不能掌握公司的实际成本发生情况,各部门将已发生的实际成本瞒报或缓报,多年以来对已入库的材料,在领用0时不办理出库手续,致使没有结转相应成本,造成库存材料盘亏,在实现利润的背后,企业实际发生潜亏;有的企业存货实际已经售出,但不及时结转成本造成大量经营潜亏;还有的企业存货和固定资产长期积压,采购缺乏风险意识,造成资产大量
4、闲置和潜在亏损。而且还有的企业虽有固定资产等清查制度,但平时清查时走过场,对清查出的毁损、报废问题不及时处理,致使在清产核资或评估过程中进行实地盘查时已找不到实物。如某企业因考虑到绩效考核的需要,国资委两年前核销的资产,至今仍挂在账上,未进行账务处理。这样使制度流于形式,账务与实际情况相互脱节。 2.物质利益驱动,使一些经营者为完成当前的任务而采取短期行为,甚至弄虚作假 有些企业的经营者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以获取奖励,采取一些短期的经营行为,对可能发生的存货等损失不愿触及,多计收入,少转成本
5、,虚增利润长期以来形成潜亏挂账。在这个问题上,最常见的是产品成本没有全部转到产成品中,一直在在产品科目挂账;有的企业甚至将当期的经营亏损列入递延资产,如将管理费用计入待摊费用,人为制造不良资产;或者对一些应该摊销而尚未摊销的费用不及时进行摊销,造成大量应该摊销而尚未摊销的费用挂账,企业没能力消化。还有一些企业领导人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错误观念,对前任遗留的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采取消极态度,听之任之,不能有效避免资产损失的扩大,形成“呆账变坏账、坏账变死账”的怪圈,最终导致不良资产有增无减、有关部门难以分清
6、责任的尴尬局面。 3.投资管理制度不严,造成大量投资难以收回 一方面投资盲目决策,投资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具体负责投资管理。有些项目投资没有可行性调研就匆匆上马,而一旦发现决策失误,又不及时调头,造成越投越赔、越赔越投的局面。资金一经投资出去就不再关心被投资单位的情况了,如有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投资已经多年,这期间被投资单位曾分过红也配过股,但他们竟然从来没做过收益处理,连自己现在到底有多少股票也不知道;还有的企业在资产评估时找不到投资的重要文件和相关资料,对不具有控制权的投资单位的
7、经营情况了解甚少,有的被投资单位已经被吊销营业执照多年还不知道其清算情况,甚至失去联系,形成投资损失。当然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还有可能是通过投资的方式将资金转移,企业领导人达到了中饱私囊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投资损失形成后不及时处理,长期挂账。如有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由于债转股等原因,对各股东所持股权进行缩减而造成的投资损失长期挂账,一直未进行账务处理。投资的损失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短期股票投资造成的损失。许多单位本来想通过股票市场赚钱来弥补业主的亏损,但由于近几年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使得股票占压了大量资金而
8、不能变现,因为股票一旦出手则潜亏将变成实亏,国有企业由于考核压力的存在,宁愿将股票砸在手里而不愿意变现。这样使得短期投资这种现金等价物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反而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 4.对应收款项缺乏管理。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以及预付账款 应收账款损失原因大体说有几类:一是因企业未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盲目地进行赊购,而购货单位拿到货物后迟迟不付款,企业业务人员更换频繁,催款不及时,导致欠款时间过长(有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