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和龙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ID:9860447

大小:81.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5-12

和龙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1页
和龙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2页
和龙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3页
和龙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4页
和龙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龙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和龙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3)(2011年5月23日)36前言“十二五”时期是和龙市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依据《和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延边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一、自然状况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幅员面积为5069平方公里。东、北与龙井市交界,西、北与安图县接壤,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图们江相望,边境线长164.5公里。全

2、市南北长100公里,东西宽70公里,面积5069平方公里。人口23万,其中朝鲜族约占总人数的60%。全市农户数量2.4万户,农业人口7.5万人。和龙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潮湿天气,四季分明,春季3-5月,干燥多风、冷暖无常;夏季6-8月,短暂、温热多雨;秋季9-11月,昼暖夜凉、多晴天;冬季12月至下年2月,寒冷漫长、寡照少雪。年平均温度5-6℃之间。和龙市境内具有丰富的水利资源,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7条,总长度达662公里36,主要有:图们江,海兰江,红旗河,蜂蜜河,古洞河,大马鹿河,长仁河,福洞河

3、,新丰河,大马鹿支沟,柳洞河,和安河,大开河。分属于图们江和第二松花江水系,年径流量10.91亿立方米,人均年占有水量4500立方米。全市现有水利工程102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4座。和龙市自然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针阔混交林植被带。主要分为:针叶林、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3%以上,木材蓄积量达5023万立方米。和龙市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就有690余种,蕴藏量达2万多吨,其中药用植物500多种,是我国三大天然药库之一。主要盛产长白山人参、灵芝、天麻、五味子、红景天等名贵中药材。

4、松茸、木耳、蕨菜、桔梗、刺嫩芽等食用野生植物也相当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有马鹿、梅花鹿、熊、林蛙等30多种,是长白山区珍贵的立体资源宝库。1996年被国家列为“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龙市现有耕地30931公顷,其中:水田10728公顷、旱田20203公顷;园地1781公顷、林地公顷、草地290公顷。和龙农业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畜牧业和饲养业也比较发达。主要作物有水稻、大豆、蔬菜、水果和烟叶等。境内的平岗平原所产大米品质特优,曾为“御米”,远近驰名。已初步形成了绿色大米、大豆、苹果梨、蔬菜、烟叶

5、生产基地,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列为“中国高科技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和深加工示范区”。36二、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和龙市坚持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十二五”期间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8.8亿元和2.3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36%。有机蔬菜、经济果林、林下经济和特色畜禽产品等同比均有较大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二)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优质大米、有机蔬菜、食用菌、养殖业和经济林果已

6、经构建起全市农产品商品生产体系,五大产业占农产品商品生产比重达到了80%,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产业发展基础。(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幅度增长截止2010年,和龙市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州级龙头22家,总销售额已达到17211万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5家,入社会员2898户,约占全市总农户数的12%,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四)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至2010年全市通过“三品”认证产品已达到29个,其中绿色食品5个,有机农产品4个36;累计创建省州级名优农产品3个,

7、其中省级名优产品3只,品牌农产品生产和销售量持续增长。(五)科技支撑能力日益显著至201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植保四项生产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州前列。种源农业已积累起一定的技术经济基础,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已开始起步。农业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成绩显著。(六)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至2010年全市防洪堤坝与河道整治水利工程共投入10251万元,完成综合工程量117.83万立方米。先后兴建了亚东水库、石国水库、松月水库等大型控制性水利设施,使防洪能力达到了抗御50

8、年一遇的标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农畜产品质检体系初步建立,农产品质检体系已基本形成。(七)农民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十一五”期间,全市共组织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绿色证书等各类培训1886期,培训60000人次,农民素质显著提高。(八)城镇化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36期间,把城镇化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实行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效益,择优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