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

ID:9850341

大小:45.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2

《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_第1页
《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_第2页
《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_第3页
《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_第4页
《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相关研究现状综述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二十一世纪是全面进入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已成为当前整个世界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究出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来,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CAI)——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CAL)——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IITC)。在1989年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

2、提出信息技术应与各学科相整合思想之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大量的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而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试验研究,比美国落后了20年。但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国家纲领性文件中也都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

3、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于是,大家尝试“整合”并进行深入研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掀起了整合教学研究的热潮。2.文献综述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在目前关于“整合”内涵的论述很多,但还没有达成统一,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工具层面的“整合”、二是教学层面的“整合”、三是课程层面的“整合”。对“整合”内涵理解的不同决定了“整合”的不同模式。例如,广西师大孙杰远教授根据整合的功能不同,把“整合”模式分为信息呈现式、实验探究式和网络互动式;王琴等人根据课程学习的目标不同,把“整合”的模式分为学科本位型、学科辅助型和学科研究型课程模式

4、等等。与专家学者们对“整合”内涵与“整合”模式的研究相比,进行实践研究却很少。整合理论研究的“热”与实践研究的“冷”,导致了“整合”研究的理论因过于理想化,很难有效地指导“整合”的实践。3.现实问题国家每年数百亿计的教育信息化投资究竟带来了多少质量效益?透过各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情形,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严重缺失,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被残酷剥夺,还普遍存在着“跟风做秀”、“盲目整合”、“黑板搬家”、“人机共灌”等为整合而整合的不良现象。这些归结起来主要缘于三大问题:一是不清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标意义

5、——为什么要进行有效整合?二是不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什么是有效整合?三是没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怎么进行有效整合?为克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片面理解的种种误区,重点解决以上三大问题,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成就高效的童心课堂,我校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二)选题的意义1.有利于进一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把教育改革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要探索的领域很

6、多。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要以最优秀的教育信息资源,以最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实、改造、发展目前的教育活动。充分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2.有利于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2001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侯靖方同志指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拓展了人类社会的创造性。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是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

7、: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3.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和精神。实施《新课程标准》必须变“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为“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4.有利于课程

8、整合理论与实践创新。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它为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认知工具,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基础。目前,国内学者根据当代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最新研究成果而提出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内外双循环理论模型”(何克框架,为我们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