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 部因素 探 析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 部因素 探 析

ID:9845807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2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 部因素 探 析_第1页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 部因素 探 析_第2页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 部因素 探 析_第3页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 部因素 探 析_第4页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 部因素 探 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 部因素 探 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探析法学院2007级民商法学研王娇2007020326摘要: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热点关注的群体,而大学生的犯罪则在社会上影响更大,反响更强烈。本文拟以心理学为视觉对大学生犯罪进行探讨,针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现状,结合大学生犯罪的特征,着重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机制及其学校、家庭和社会外部影响因素,并提出各方面的大学生犯罪预防及防治措施。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心理外部因素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现代化建设的准人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是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问

2、题。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从整体上说,其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能与变革中的时代要求相一致。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如收费上学,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市场经济运行,人们观念的变化,经济利益的调整,校园社会化程度增多等等原因,现在的大学生较以往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都产生很多负担和压力,家庭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挑战,高额奖学金评定所带来的学习压力,在大学校园产生了一些不协调的音符,出现不可忽视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而且从目前看有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拼命扩招,预计到2010年高校在校生将达到2500万

3、人。”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犯罪率不断升高,犯罪的情况也开始严重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高校学生犯罪数量增加,且日趋低龄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身体发育成熟期提前。他们思想观念也呈现超前和过于成熟的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人体发育成熟比上个世纪50年代提前二至三年,由此也带来了违法犯罪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加上受教育的程度的提高,高校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第二,犯罪类型多样化,非局限在侵财犯罪上。以前,青年学生犯罪中侵财犯罪占有相当比重,据有关部门的统计,青年学生实施侵财行为的人

4、数在青年学生刑事案件人数中所占比例为85%,除此之外,还出现一系列新型案件,如性犯罪、高科技犯罪等智能犯罪的情形。另外,在大学生犯罪案件中,打架斗殴、杀人伤害、亵渎强奸等涉及人身伤害的犯罪已经成为仅次于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其危害性非常巨大。第三,犯罪手段具有高技术性、高隐蔽性和高危害性。由于青年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方面首当其冲,但由于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他们铤而走险,并且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智能化、多样化趋势,犯罪手段明显高出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技术性、高隐蔽性和高危害性。如某大学的大学生就利用“黑客”软件盗取了某公司的账号和密码,给该公司造成巨额

5、经济损失。第四,犯罪主体逐渐扩大。现在,无论是来自民办院校、重点院校,还是来自名牌高校的犯罪青年学生都较往年明显增加。大学生犯罪已经不再局限在一些“差学生”上,而且,很多学习很优秀的学生也成为大学生犯罪的一部分。据一项有关“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总数的31%;在大学生犯罪中硕士生、博士生案件也日趋增多;另外,女大学生犯罪也有增加。二.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基于上述对大学生犯罪特点的分析,有必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外界不良因素在

6、个体人脑中的反映,但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我们知道,从吸收客观外界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的犯罪心理,是犯罪心理的内化过程。由犯罪心理发动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这种内外化是互相衔接、渗透、相互作用的。内化过程中有若干消极行为与活动,外化过程中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心理,又是对犯罪心理的一种强化,是再一次的内化。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是外界消极的不良因素作用于人的大脑,同时也是以主体经过学习和模仿为开端,在人脑带有倾向性的认知选择中逐渐形成不良个性品质,经由不良行为的尝试,从而进一步整合了其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经由不良行为的尝试,使不良行为习惯定

7、型化,进而萌发犯罪意向,经过不断整合,促动了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是以主体具有犯罪心理结构作为条件,在刺激和情境的诱发下,产生犯罪动机,进入犯罪决意阶段,然后实施犯罪行为。内外化机制是相互衔接渗透不能截然分开的,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有内化。两种机制都以外部刺激和内部需要为动因,以不良个性品质和犯罪意向为基础,以特定的情境和机遇为条件,经历了若干个同化顺应及整合,最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犯罪心理,并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朱营周主编.新编犯罪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22--23页犯罪心理的形成,体现了个体对外界因素的积极的、能动的反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