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43571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2
《《常见物质的检验》教学反思与评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物质的检验》教学反思泉州市奕聪中学杨新东2015.10.20一、设计思路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NH4+、Cl-、SO42-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
2、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二、教学过程根据最初的教学设想,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初中学习过的几类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物质检验的一般思路和原则。再通过复习CO32-、NH4+检验的原理,分析讲解如何通过反应原理来选择试剂、设计实验过程、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让学生初步掌握物质检验的解题思路。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例,自己分析Cl-、SO42-检验的试剂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动手完成以上三个实验。由于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较弱,教学时间安排与设计有出入,
3、剩余的焰色反应、仪器检验及总结只能下节课来完成。三、本节课的收获1、成功之处:从初中的知识进行引入,并以此为基础总结物质检验的一般思路和原则,学生比较能接受。试剂选择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学讲解严密,表述清楚,能初步完成预设教学目标。2、不足之处:实验教学组织不到位,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学生的实验规范及素养还要提高。3、总结不及时,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试剂选择→操作步骤→现象描述→得出结论”的实验方案设计流程。《常见物质的检验》评课一奕聪中学谈晓云听了新东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收获很大,主要值得我学习的有以下几个地方:第一:整个课堂流程设计得完整而流畅
4、,从当前与该节教学内容有关的热门人物和事件入手引入新课,由此带动学生复习初中所学的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归纳出物质检验的要求与原则,实验方案的设计,试剂的选择,操作步骤,现象,结论的描述,最后学生动手实验。第二:善于选择学生熟悉的物质,由原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所需要的试剂,怎么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如何表述。让学生对实验的流程很清楚,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有很大的帮助。第三:通过学生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基本技能,从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够将实验操作先演示或强调一些学生操作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效果
5、可能更好,因为学生的操作规范没建立起来,通过老师的演示或强调,能让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有个准确的认识与把握。《常见物质的检验》评课二马中邓根旺听了奕聪中学杨老师的课《常见物质的检验》深有感触,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语言严谨,学生参与面广,教学层次清楚,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发散,教师教态自然,师生互动,整节课教学理念先进,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紧扣。教学内容容量适当,短时高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意识高——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验操作效果良好。多媒体与实
6、验教学相结合吸引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节省了时间。通过听了此节课后,我感觉杨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实验思维。通过实验设计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很好。《常见离子检验》评课泉州十一中郑志彬1、杨老师的这堂课条理清晰,节奏适中,适合高一新生的接受能力。采用了新晋的诺贝尔获得者屠呦呦的青蒿素的提取以及在福州进行的青运会中兴奋剂的检测作为本节课的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2、很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通过复习初中所学过的一些物质的检验,比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检验,铁粉和铜粉的检验等,归纳总结出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和原则,能有效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
7、。3、注重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信息材料,注重课堂笔记的记忆,强调笔记的重要性。4、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药品的选择、以及实验操作描述的准确性,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复习碳酸盐的检验时,描述不够准确,讲到取样,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样品中含有CO32-,其实也可能是HCO3-,最好能做下说明,不然后阶段的选择题中,学生容易产生思维误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