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

ID:9835814

大小:94.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5-1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_第1页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_第2页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_第3页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_第4页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质检总局办公厅国卫办疾控函〔2016〕382号关于印发黄热病防控方案(2016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热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中国已于2016年3月12日确诊首例输入性病例。由于我国与黄热病流行国家/地区有人员往来,病例输入风险持续存在。为进一步做好黄热病预防控制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质检总局制定了《黄热病防控方案(2016年版)》(可从

2、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www.nhfpc.gov.cn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质检总局办公厅2016年4月15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黄热病防控方案(2016年版)黄热病(YellowFever)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国的检疫传染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出血等。本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我国于2016年3月12日确诊首例输入性病例。由于与黄热病流行的国家/地区有人员往来,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为做好我国黄热病的防控工作,

3、特制定本方案。一、疾病概述(一)病原学。黄热病毒(YellowFeverVirus)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0-60nm,外有脂质包膜,表面有棘突,基因组长度约为11kb。黄热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根据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可分为多个基因型。该病毒可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罗病毒等产生血清学交叉反应。黄热病毒有嗜内脏如肝、肾、心等(人和灵长类)和嗜神经(小鼠)的特性。黄热病毒外界抵抗力弱,不耐酸、不耐热。6

4、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0.5%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按照传播模式,黄热病主要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城市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5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在受染动物血中可分离到病毒。2.传播途径蚊媒传播为黄热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通过叮咬黄热病毒感染的人或动物而被感染,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播。不同种类的伊蚊和趋血蚊种可传播该病毒。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传播模式:城市型黄热病:以人-蚊媒-

5、人的方式循环。在既往流行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如果受感染的人把病毒带入人口稠密、免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且该地区有伊蚊生存繁殖,伊蚊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健康人,就可导致人群感染。目前,黄热病主要通过这种方式导致人群中的暴发流行。实验室研究表明,白蚊伊蚊也可能具备传播能力。森林型(或丛林型)黄热病:以非人灵长类-蚊媒-非人灵长类的方式循环。在热带雨林中,媒介蚊种比较复杂,包括非洲伊蚊、辛普森伊蚊、趋血蚊属、煞蚊属、白纹伊蚊、白点伊蚊等。人类因为进入丛林被蚊媒叮咬而感染。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黄热病毒普遍易

6、感。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尚未发现再次感染者。4.潜伏期和传染期(1)潜伏期:一般为3-6天,最长可达14天。(2)传染期:患者出现发热前较短时间内至发病后的3-5天,可产生较高水平的病毒血症。最长发病后10天可在血中检测到病毒。5.地理和季节分布黄热病目前主要流行于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全球每年90%的报告病例发生在非洲。在无黄热病流行的国家/地区中有少量输入性病例。我国目前有输入病例报告,但尚未发生本地传播。该病在流行地区全年均可发生,蚊媒活跃季节高发。在南美洲和非洲,每年3-4月份病例较

7、多。(三)临床表现。本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病情可从轻度自限性到致死性感染。典型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4期。1.感染期此期为病毒血症期,持续3-5天。急性起病,寒战、发热(可达39℃-41℃),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厌食、恶心、呕吐,烦躁、易怒、头晕等,但症状无特异性。体格检查可有相对缓脉,皮肤、结膜和牙龈充血,特征性舌相改变(舌边尖红伴白苔)等。2.缓解期发病3-5天后,患者进入缓解期,体温下降,症状减轻。大多数患者开始恢复,但约15%的患者在48小时之内病情再次加重,进入中毒期。3.中毒期(肝肾损伤期)此期特点

8、是病情再次加重,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表现,常累及肝脏、肾脏和血液系统等。进入中毒期的患者约有50%死亡。4.恢复期恢复期可持续2-4周。体温下降至正常,症状逐步消失,器官功能逐步恢复正常。但疲乏症状可持续数周。黄疸和转氨酶升高可持续数月。有报道称,患者可在恢复期死亡,多死于心律失常。二、诊断和报告(一)诊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黄热病诊疗方案》做好相关病例的诊断工作。各省份发现的首例黄热病病例,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