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两难的深度案例分析

行政伦理两难的深度案例分析

ID:9807254

大小:57.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5-10

行政伦理两难的深度案例分析_第1页
行政伦理两难的深度案例分析_第2页
行政伦理两难的深度案例分析_第3页
行政伦理两难的深度案例分析_第4页
行政伦理两难的深度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政伦理两难的深度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行政伦理两难的深度案例分析篇一:行政伦理学案例分析—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行政伦理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请运用行政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两个案例任选其一进行分析)案例一:为民上访被劳教一、案例描述35行政伦理两难的深度案例分析篇一:行政伦理学案例分析—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行政伦理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请运用行政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两个案例任选其一进行分析)案例一:为民上访被劳教一、案例描述35几年前,广西象州一个很偏僻的乡村,发生“逼农致富”事件,乡县领导与农民冲突,记者蔡平采访了向

2、报社申述的农民覃财欢。记者走后,覃财欢即被抓,抓了又放,放了又抓,直至劳教3年。劳教期满之时,也是他被平反之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有关部门进行国家赔偿。快一年了,赔偿还没落实分文,这位象州马坪乡的农民到处奔走,有些官员像避“瘟神”一样避着他。他成了柳州地区人人皆知的“公众人物”。他胜诉,但是一次无法实现的“胜诉”2001年五一节前,记者直奔柳州,见到覃财欢。他刚刚为他的事走州上府,无功而返。“我先找自治区高院,接待处说:不归他们管,属于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我到了中级人民法院,找到立案庭,

3、立案庭说应该找赔偿委员会。一个姓李的说,属于高院管。自治区劳教局,比我们还高一级,我们哪管得了,属于高院。我又去了高院,那个接待的女的说:我讲了不是我们管就不是我们管,属于南宁市新城区人民法院管。你去找行政庭。我到了那个行政庭,接待的人说,我们没设赔偿委员会,应该找中级人民法院。我又找到中院那个姓李的,他让我找监审庭。监审庭又叫我找行政庭。行政庭说不是我们管,让我去找高院。又回到了高法那个女的那里,她说让我下个礼拜二来。我去了,有个专门接待赔偿案的人说,行政赔偿满两个月可以起诉。这属于柳州管辖,你回

4、柳州起诉。35“那天我非常生气,我直接去找自治区劳教局,他们说收到了我的赔偿申请,已经转到了自治区公安厅。我到了公安厅,门卫安排我到法制处。一个姓杨的接待,说等领导回来再汇报,让我在家等材料。他说是下面搞错了,挂着他们的牌子,打着他们的旗号。他让我最好回柳州去。我跟他说柳州公安局我找了几次,公安局法制科说:我们是被委托单位,应该由自治区劳教局管??”覃财欢基本上每一两个月都有一次这样的奔波。“你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这样频繁找政府?”“我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可是两次被劳教,第一次是几个月,第二次是3年

5、满了。我要求两次赔偿30万。里面包括精神和名誉损失。”这与有关方面答应赔偿的相去甚远。“2000年10月21日,高院下文让柳州中院责成象州人民检察院承担刑事赔偿,自治区劳教委员会承担行政赔偿。12月25日,检察院答复,一天赔偿3元,一共106天(抓起来的那天到劳教开始那天)??”覃财欢看起来很瘦小,但身体硬朗,两眼炯炯有神。他一直不能释怀当年被劳教,显得余怒未消:“他们真是乱来,派出所就能让人劳教,有人想去打架,还没动手,就被劳教了,两年三年。有人对领导不满意,骂了两句,就被劳教。“2000年8月3

6、1日,我被平反,去自治区劳教委员会问他们为什么判我劳教,秘书处的人说:‘你们下面报上来的材料,我们怎么能了解那么多呢???你们报假材料,我们批了,你们搞错你们赔。’”35覃财欢以布衣身份几年来在政府各部门奔走,对有关他的各种细节了解得相当透彻。而各位官员也对他很了解,由陌生变为熟识,甚至产生了亲切感,相互关系往往很幽默。他成了柳州地区的知名人士。“自治区高级法院去年10月,专门就我的事下了一个文给柳州行政赔偿委员会,指出对我逮捕属于违法行为??这个文件我看不到,柳州中法的一些领导同情我,暗中给复印出

7、来。“我去年平反后,总是去那里。他们也想早点把我的事解决了,但他们怕,过去处理过我的案子的那个领导升官了,谁不怕?”第一次被劳教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柳州地区象州县是广西产稻大县,但粮食虽多,政府和百姓手中并没有多少钱。于是从1994年开始,象州县政府决定改变这种状况,有的乡动用行政手段让老百姓改种油菜和果木。拖拉机强行把稻田犁了,逼迫老百姓出钱到他们指定的地点买种子。到了1995年、1996年,又认识到甘蔗更有经济价值,于是县里的干部每人要付500元(据说以下岗相要挟)农民每人出30元买甘蔗苗,有的村

8、子没钱就拉水牛,抢电视。这时,油菜、水豆等经济作物已经长得很高,全被拖拉机犁平。责任田成了一纸空文,干部威胁说,不种甘蔗就把地没收,一分钱损失不给,5年不变。有的地方,农民的地种了甘蔗,口粮无着,得用钱买,而甘蔗卖了拿到的是白条。35农民到处上访,甚至惊动了自治区和国务院,派来调查组。上访人当中的主心骨就是覃财欢。他是老高中生,熟悉法律条文,人很聪明,博闻强记,同时性情倔强。农民的事儿也召来全国各地的许多记者,覃财欢成了主要被采访人。本报记者蔡平是1996年3月到象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