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ID:9805946

大小:8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0

上传者:U-3183
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_第1页
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_第2页
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_第3页
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_第4页
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强调整合的趋势下,“综合性学习”成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本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阐述在小学网络环境下有效地开展互动探究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形成特定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实践,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关键词:网络环境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模式人类正步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地发展。它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这个时刻面临挑战的时代,信息素养已显得越来越重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语文教材史上的突破性飞跃。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形象直观等特点。语文新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将形成一种崭新的课型。如何让信息技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究课型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呢?下面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本人组织的多次探究型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一.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应用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理论备受关注,真正对教学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建构主义的一个流派——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在社会交往中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尤其是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交往对象的交往中,有利于将潜在的发展去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建构主义教学与学习理论及其对信息的依赖,成为了基于网络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并指导着本人构建其教学模式。二.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基于网络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教学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主动探究意识和运用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该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网络环境下多学科的整合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一种“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课堂是惟一的信息源,教师是惟-7- 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远离社会实践,这是20世纪语文教育的一大缺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驱使下,语文学科本身必须加以整合,通过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整合为出发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语文教学的视野。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科技日新月异的21世纪,计算机网络恰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跨时空多学科的学习与交流平台。2.及时、高效地获取信息,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注重及时、高效地获取信息,以及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互联网日益成为主要的信息交流与存储渠道之一。网络信息的庞大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给使用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容易令使用者在无尽的信息中迷航。从信息的“海洋”中汲取所需的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独立地发现、提出潜在问题,这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本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3.甄别信息,批判性和创造性地运用信息信息时代以网络及其“海量”信息的存储与传递为主要特征,但不可避免的是信息的良莠不齐。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以网上信息过于杂乱为由,反对学生上网。但这并不能阻碍网络本身的发展。多方围堵不如因势利导,这也是本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在使用中提高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并能够从研究主题出发,批判性和创造性地运用信息,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解决方式。4.在网络中自主探究与协作,以解决问题本模式注重计算机的合理、有效地使用,在学习中计算机网络可充当资源平台、信息处理平台、交流平台、存储空间、成果发布平台等多种角色。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学生能自主地进行探究活动,并积极与学习伙伴协作,解决问题。三.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1.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合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探索空间语文新课标中明确“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实践中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积极地参与,要求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在活动前应做好充分的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为学生提供什么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探索式语文学习方式最重要的策略。当前的网络环境虽然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言,利用现有的网上资源难以使学生真正的自主探索并学有所获。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建立相关的虚拟网站,将特定的学习素材、学习方式方法等内容纳入其中,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人合作、处理信息等能力。如在学习《海底世界》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使学生对海底环境、动植物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后,老师再带领学生进入相关模拟网站。网站的主页由课文、学海罗盘、学海泛舟、学海冲浪、学海欣赏、畅所欲言等六个部分组成,学生可根据需要和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篇章进入分页,在选择不同的内容,按不同的顺序进行操作。网站的具体内容如下:①课文:除课文内容外,在生字、关键词以及有关生物处进行相关链接,链接处的显示或注音、或注释、或图片,学生可以直接点击。②学海罗盘:具体介绍本课学习目标及学习方式,以供学生选择,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如何去学习。具体设计如下:-7- A.读一读,了解课文介绍了海底哪种动物?B.想一想,各种动物有些什么特点?C.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是哪种动物?D.查一查:进入网站的相关部分,进一步了解海洋的奥秘;E.议一议:海洋为人类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③学海泛舟: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资料等,让学生在其中寻寻觅觅。④学海冲浪:设计相关练习,为学生提供练习、实践的天地,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⑤学海欣赏:学生在情境中尽情欣赏、浏览,品味海洋的神秘。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中的体会、感受写出来,供全班交流。又如在教学《峨眉山月歌》一诗时,我班开展了以《走进李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通过关键字“李白”,查找到了相关的很多资料,比如:李白的生平及一些小故事、各类诗歌及对诗歌的赏析。上网查找资料不但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开发了语文教学资源。2.利用网络多媒体素材的情境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的教学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能否创设问题,就成为意义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网络环境下,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般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学习《桥》一课时,老师在网络中播放了古今中外的一段名桥录像后,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桥梁的历史?桥梁有什么种类?每种桥梁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国内外著名的桥梁专家?有哪些桥梁之最?……学生不仅能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自由自在地欣赏着动画,观看着影片,体验着生活。而且能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新问题,在情境中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的热情就自然而然出来了。3.利用学科网站的非线性和结构灵活性,为学生创建自主选择探索形式的机会教师提供了相关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可进入网站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他们对相关的站点和学习素材进行访问,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孩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如前面所提到的《海底世界》一课,进入自主探究环节后,学生在网络中可以选择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与教师共同探究、网上交流等探究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可自主地安排探究过程,如有的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先进行网上资料的学习,再展开网上讨论,最后制作学习成果;-7- 也有的同学是先朗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再进行网上资料的搜集,最后是学习成果的制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4.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创设自主探究、交流与协作解决问题的环境在基于网络的探究课教学中,学生的网上探究与交流是关键环节,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作用在此应充分体现。学生在网络中阅读相关信息,从问题的不同侧面入手,展开自主探究。同时学生可通过网上的多元交流,了解学生伙伴和其他协作作者的观点,从而形成更有效、更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交往对象的交往中,有利于将潜在的发展去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在中、高年级我们多采用论坛、聊天室、留言板等形式,让学生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论坛上留下这样的话语:“为什么八国联军要烧圆明园?”、“圆明园能恢复原样吗?”、“老师,为什么中国人当时不起来反抗呢?”、“我知道,因为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老师,我已经解决所有问题了!”。通过学生的网上交流,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在网络中寻求老师和其他同学帮忙解决问题以及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且学生还能通过网络进行知识上的交流和拓展,从而达到其他教学媒体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5、利用网络的可存储性和传输性,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了还是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大家交换了就有两种思想。”在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展示中,激发其思维的火花,开启其知识的大门。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成果往往具有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直观,便于理解等特点。学生学习成果中可配有图片或音乐。学生的学习告一段落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自己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或以板报、网页、演示文稿、绘画等形式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利用网络的传输性和可存储性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快速、详细地看到同学展示的情况。生活的阅历、时代背景的不同,会成为情感体验的阻碍,跨越这一障碍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视听媒介,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直观的画面,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解说词,创设情境,使学生见其人、闻其声、临其境、尽可能与作者心意相契合,如综合性学习:《卜算子咏梅》,配有《红梅赞》、《卜算子咏梅》的歌曲,及很多梅花怒放的图片,以及在查阅资料后学生对诗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去,获得独特体验诗句的含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概括、协作的能力。此外,学习成果的展示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教师搜集到的资料,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对资料的概括、理解和总结的观点往往是更精彩、更丰富、更有价值的。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触觉更敏锐,更有效地提高了。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地展现学习成果,教师仅作小结或起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成果往往对教师有启发的作用,可促使教师更深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真正实现师生互动。6.利用网络具有的反馈、分析、判断信息功能,及时归纳和检测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定检测题。利用多媒体网络具有反馈、分析、判断信息的功能,教师可及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监控。当发现问题教师可及时对学生纠正,并加以总结。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后,可在网络中设计如下的监测题:①请读出生字读音-7- 援 键 撤 瓢 链 泻 榴 钧 召 狈 赴②填空:本文通过写红军()、()、()的过程,表现红军()的革命精神。③填空:22位英雄()着短枪,背()马刀,()着手榴弹,()着敌人密集的枪弹,()着铁链向对岸冲去。④在课文中找出一个形容红军思想品质的词语。⑤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红军为什么会取得最终的胜利?7.利用网络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功能,开展多元、多维的有效互动评价建构主义重视个性发展,提倡多情境解决问题,主张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以往传统教学的评价参照标准比较单一,往往只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却无视不同学生各异的特质、情感和学习风格,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网络顺应了个性发展的需要,为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网络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对评价对象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提高评价的说服力。评价中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科学地、理性地、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名学生。运用更具个性发展的评价策略,激发学习者潜意识中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众多更具特色的学习个体融于网络学习这个大环境中。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丰富了网络教学的评价手段,具有多项测评功能的评价系统的实现已不再是梦想。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都可通过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传达和接受评价信息。如在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阅读可在设计如下评价量表,把评价量表通过网络的形式发布和数据库的方式收集信息,学生可通过鼠标的点击达到自评的良好效果,教师也可通过数据库收集学生自评的数据,及时地了解学生自评的情况。(如下表)结构指标评价指标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及格有待提高情操品质①审美情趣高尚,阅读内容健康;⊙⊙⊙⊙②结合教材实际和自己的阅读水平选择阅读内容;⊙⊙⊙⊙③学习积极、主动,阅读欲望强,兴趣浓厚;⊙⊙⊙⊙④养成自觉网上阅读的好习惯;⊙⊙⊙⊙阅读能力①阅读方法灵活有效;⊙⊙⊙⊙②阅读有一定的速度,阅读量要求达到或超过课程标准中各年级段的要求;⊙⊙⊙⊙网络中开展评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效地实现学生的自评、同学间的互评和老师的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搜集,从而实现评价主体的自我回归。8.模式初步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题,教师只起帮助、引导-7- 和促进作用。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与他人进行交流、会话、协作,并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的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于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它强调情境的创设,强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协作与会话。在这理论的指导下,本人在实践过程中,经过实践→总结→实践的不断循环,初步构建了基于网络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模式。(如下图)教师活动呈现情境激趣引疑提供探索空间网上自学探究解疑学生活动整体感知提出问题成果展示互动评价实践应用知识迁移师生互动自主选择探索形式评价回归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课型互动教学模式图四.模式的实践初见成效,不断完善经过两年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本人发现实验班中的每位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评价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网络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加之配有图片、视频、动画等,比较容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保持阅读时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情感得到熏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读技巧。通过成果的汇报,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如在《梅花》一文的教学中,通过校园网的资源库和互联网的相关网站,使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优秀作品以及详细资料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能声情并茂地朗读,熟读成诵,概括诗的意思,并借助网络提供的资料了解这一文化的精髓,受到了祖国文明历史的熏陶。2.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网络学习,能使学生学会运用现代技术——网络来收集信息,并在浩瀚如烟的网络中甄别有用的信息并批判性和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同时网络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提供了强而有效的优越条件。基于局域网上如论坛、聊天室、留言板等形式为课堂中不同的组与组间的学习、交流提供了桥梁,成为了师生、生生之间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渠道,打破了三者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3.实践运用,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网络特设的电子作品模块,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摘录好词好句,进行成语接龙的游戏,写读后感,仿片断描写,想象作文等,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后,教师设计了对课文结尾为进行续写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想象“狐狸刁起肉,钻到洞里去了”。之后乌鸦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以此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有创意的表达。4.拓展了师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别人了解并欣赏自己,这是每个人与-7- 生俱来的欲望,使自己成为一个探究者、发现者,这也是每个人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面对着这样一个比日常生活任何一个区域更能展示自己想象和价值的广阔舞台和绝好机会——网络,及时、全面、深刻地给每一位师生以“推销自我”的机会,拓展了师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正如“语文新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既充分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插着信息技术这一双美丽的翅膀一定会更优质,更高效。【参考文献】:1.阮铭健,《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发展性网络评价模式分析》,广州教学研究,2005年11月;2.吴珈琦阮铭健,《信息技术环境下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研究及实践》,教育信息技术,2004年1月;3.阮铭健,《合理使用评价,取得最佳效果》,广州市海珠区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成果汇编,2005年;4.黄惠兰,《新课程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新华出版社,2005年4月;5.李家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11月;6.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7.赵徽,《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开明出版社,2003年5月;-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