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04121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0
《构建符合隔代家庭的教育指导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符合隔代家庭的教育指导策略家庭教育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形态,即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在当前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日趋激烈,年轻父母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亲子教育,孩子就由祖辈为主养育,形式了隔代教育的现象。一、关注隔代家庭的教育指导对孩子一生来讲,极为重要的性格形成期幼儿和小学阶段,如果都与隔代老人生活在一起,会失去与父母交流、培养感情的机会,加上祖辈对孩子的溺爱现象以及与教育规律相勃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人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
2、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积极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不断改进孩子隔代教育状况,使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二、开展隔代教育家庭的指导策略面对隔代教育的现状,我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努力构建符合隔代家庭的教育指导模式,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1、开展隔代家庭培训讲座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的培新指导,邀请原区家庭教育教研员唐惠君老师,开展了针对低年级家长的“学校生活适应期”;中年级家长的“学生性格转型期”;高年级家长的“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期”的系列家庭教育指导讲座。参与的都是具有隔代教育家庭
3、的父母或祖辈,以分析学生心理变化的特征,隔代家庭教育的误区,先进的教育方式及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给父母和祖辈提供正确、客观认识事物的各种观念和方法。4通过讲座培训,使得家长对科学、新型的隔代家庭教育观念有了深入认识和理解,对其原有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改变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加强了家长对孩子不同时期生理、性格、能力发展的认识,具体地指导家长如何促进亲子沟通及三代之间的合作,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方法途径,使家长能够为孩子创设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氛围,最大限度发挥隔代教育的长处,消除隔代教育的消极影响,受到家长、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2、建立隔代教育家庭辅导站我校成立了针对隔代
4、家庭的家长辅导站,利用心理辅导咨询室,每周二的中午和周五的下午对外接待,主要针对隔代家庭的父母或祖辈,接待人为德育室或基层班主任,设置安排表,轮流负责。家长如在教育孩子和孩子成长的问题上有困惑和疑问,可随时前来咨询,接待人员耐心帮助分析原因,指出改进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及时向相关学生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反馈,以积极协助家长解决孩子家庭的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家庭辅导站已接待家长及学生数百人次,为学校隔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3、举办形式多样家长会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促进家长与教师的积极沟通和联系,将学生学业情况向家长汇报,使得隔代家庭的家长紧密关注学
5、生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有针对地指导。如期中测试之后,各年级根据隔代家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重点的召开隔代家庭的家长会,对需要指导的学生逐一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求获得家长配合。有的时候视情况还要求祖辈和父辈一同参与家长会,形成祖辈、父辈家长和老师的三方直接交流对话,增强了家长会的透明度,力求在家庭教育问题上积极消除隔阂,努力达成一致观点,形成教育的合力。家长会成为了沟通家长与老师的一座桥梁,在最大程度上达成了家校合作,家长与老师的互助配合。 4、实行“家访推进月”活动每学期,学校分别与4月和10月,组织全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开展“家访推进月”活动,教师们重点针
6、对隔代家庭学生,利用工作间隙,协调时间,亲自上门家访,保证每学年至少一次至隔代家庭进行家访,实地了解隔代家庭的生活学习现状,同家长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向祖辈家长提出适合孩子发展的具体建议和要求。这种定期上门家访,有效保证了教师与隔代家长的信息沟通以及对隔代家庭孩子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同时,也为教师更好地指导解决隔代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了前提保证。 5、鼓励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学习 学校在原有的学习型家庭评选活动中,专门辟出“4隔代教育学习型家庭评选”,以倾向性照顾隔代家庭在评选中的弱势,又积极鼓励隔代家庭的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积极性。同时,鉴于社会上
7、有关成功家教方面的渠道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家长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校积极鼓励家长利用网络媒体、社会培训机构等载体参与社会上的家教培训活动,以补充学校培训的局限。 三、实践的思考实践证明,学校通过构建隔代家庭的教育指导模式,积极利用其家庭教育指导上的主导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是提高隔代家庭教育指导质量的有效途径。但隔代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普遍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社会的影响、家长的素养、祖辈的育子观、家庭经济条件、学校的指导作用等等,因此它更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和共同参与才能完成。改变长期以来对家庭教育意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